一个人站在了关羽面前。 一般来说,有人敢站在关羽面前挡住去路结果只有一个。 死翘翘。 但是很奇怪,这个人没有死翘翘。 因为他不是别人,而是孙乾。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面前无非有两种情形:善意的;恶意的。毫无疑问,现在发生的是第一种情形——孙乾是来报信的。他在关羽往袁绍处一路狂奔的路上拦住了他,并告知了刘备现在汝南的消息。 关羽掉转马头,直奔汝南。 又有一个人站在了关羽面前。这一次,关羽举起了手中刀。 来人是夏侯惇,他是取关羽性命来的。只是夏侯惇不能确信,最后被取走性命的那个人是谁。 毕竟,关羽手中的刀不是吃素的。谁将人头落地,还真不好说。 但是夏侯惇别无选择——人在江湖,最大的其实不是人,是江湖。 江湖承载一切,也淹没一切。夏侯惇现在要做的,就是和关羽比试武功。 他们交手了。 当然了,两人交手之前,是有过一番理论探讨的。 关羽:拜托,给个杀我的理由。 夏侯惇:因为你的狠。 关羽:不是我狠,是世界狠。 夏侯惇:世界因你而狠。 关羽:我只是要找我的兄弟。 夏侯惇:每个人都有兄弟,你杀了我的兄弟,不妥。 关羽:挡我者死,让我者生。他们可以不挡的。 夏侯惇:他们不能不挡。 关羽:所以他们必须死。 夏侯惇:包括我吗? 关羽:如果你挡的话。 夏侯惇:我不相信。 关羽:不相信什么? 夏侯惇:你说的一切。 关羽:为什么? 夏侯惇:因为传说中,关羽仁义走天下…… 关羽:现在呢? 夏侯惇:人头遍天下。 关羽:为了理想,别无选择。 夏侯惇:做人,不能不计后果。 关羽:做人,不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夏侯惇:你说我? 关羽:不,曹操。 夏侯惇:丞相大度。 关羽:你来杀我,有失丞相大度。 夏侯惇:不是丞相要杀你,是我要杀你。 关羽:是吗?其实无所谓。 夏侯惇:为什么? 关羽:你很快就会明白。 夏侯惇果然很快就明白了。因为关羽的刀砍过来了。 那是相当的有力。一般来说,一把刀砍过来是不是有力很多时候不取决于砍者的力气,而取决于他心中的信仰。 和意志。 关羽心中不仅有信仰,也有意志。所以夏侯惇感觉,这刀上只写了四个字。 势大力沉。 他突然体验到了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感觉:惶恐。 不错,他夏侯惇也是心中有信仰、有意志的人,可和关羽相比,究竟还少了一样东西。 情谊。 关羽和刘备生死与共兄弟般的情谊。 他和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吗?也许可以。他夏侯惇可以无条件地追随曹操,却绝做不到刘关张那般的深情款款、不离不弃。所以夏侯惇惶恐莫名。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真切地明白一个即将到来的事实:人头落地者不是关羽,而是他。 张辽来救他了。 张辽总是这样,在他人人生的非常时刻,站出来指点迷津,力挽狂澜。此前他劝关羽暂时投靠曹操,此番又在夏侯惇命悬一线时前来搭救,端的是甘做福星之人。 当然,张辽救人靠的不是武功,而是口信。 他带来了曹操的口信。 张辽说:“奉丞相钧旨:因闻知云长斩关杀将,恐于路有阻,特差我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 关羽住手了。因为他不好意思再杀下去。毫无疑问,曹操的口信具有软化人心的作用——他曹某人如此宽宏大量,我关某人就不能刀下留情?! 便刀下留情。 便各走各路。 这两个南辕北辙的男人开始了各为其主的奔跑,但他们并不是一无所获。夏侯惇的收获是:权力比刀尖更锋利,如果没有曹操的“钧旨”,关羽铁定要跟他你死我活。关羽的收获是:宽容比权力更有力,他尊重的不是曹操的丞相威权,而是宽恕之心。这两个各有收获的著名男人走在南辕北辙的道路上,脚步欢快,表情坚定,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容置疑和充满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