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爷子没多问,牛车进了朱雀镇后,他帮着温稚将东西都抬下来。 温稚也不是不会来事的人,从银袋里掏出四个铜板递了过去。 “劳烦您捎我们一程。” “小娘子倒是个实在人。”刘老爷子不矫情,收了铜板问:“你要在这镇上待多长时间?回去可要带你一程?” 温稚算了算时辰:“要的,大概耽搁两个时辰。” “那老头子两个时辰后在这等你。” “多谢。”温稚感激。 刘老爷子赶着牛车离开后,温稚看了一眼四周,眼睛锁定了猪肉摊,让宋大宝在这看着东西,她去买五斤肥肉。 “好。”宋大宝抿着唇。 温稚麻利的走到猪肉摊面前,指了指最肥的那块肉道:“大叔,你家肥肉怎么卖?” “前腿肉十文一斤,这纯肥肉五文一斤。” “我要五斤肥肉,你能给我算便宜点不?三文一斤,我下次还来。” 那卖肉的大叔看一眼温稚,拧眉问:“只要肥肉?” “是。” “肥的可腻得慌。” “我知道。”温稚笑,说话时不时看一眼宋大宝,怕他走丢。 卖猪肉的大叔顺着她的视线也看到了那孩童,能看出眼前这小娘子是真穷。 “行,三文就三文。” 他切了五斤肥肉递给温稚,又看了眼瘦不拉几的宋大宝:“那是你家孩子?” “嗯。” “给孩子吃点好的。”说这话时,他将前腿肉切了二两递给温稚:“拿着。” 温稚没接,笑着说:“我一会儿来买。” 付了十五文钱,温稚提着五斤肥肉往回走。 宋大宝过来帮她搭把手,温稚把肥肉递给他,自己去搬蒸笼和鱼糜。 “娘,咱们现在去干什么?” “去借个灶。” “借灶干什么?” “当然是蒸鱼糕了。”温稚在集市上找了处人多的地方把东西搁下。 她摆东西的边上便是一家包子铺,温稚过去跟主家打商量,以十文钱的价格租他家灶蒸一笼鱼糕。 温稚卖的鱼糕跟他家的包子不起冲突,主家爽快的收钱借了灶。 温稚快速将肥肉剁碎搅匀在鱼糜里,因着前面的工序都做完了,肥肉倒进去后,就等着上锅蒸。 温稚把鱼糜放进蒸笼开蒸,宋大宝则在一旁烧火。 约莫半个时辰,等鱼糕定型香味渐浓后,温稚又将之前的鸡蛋黄搅碎,抹在定型的鱼糕上面。 她这一打开蒸笼顿时香味扑鼻,鱼肉和猪肉的香味混杂,别提多诱人了。 温稚趁热给宋大宝切了一块,装在小碗里递给他:“尝尝。” “娘亲,好香啊。”一大早吃上这么一口热乎的鱼糕,宋大宝别提多满足。 他咬了一口,鱼糕鲜香嫩滑,重要的是没有鱼刺。 “好吃么?”温稚笑眯眯问。 “好吃。”宋大宝将手里的鱼糕递过去:“娘也吃。” “娘等会儿吃。”温稚把整个蒸笼打开,瞬间香味弥漫,她抹开面张罗:“卖鱼糕咯,刚出锅新鲜嫩滑的鱼糕。” “吃鱼不见鱼,老少皆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温稚嗓门不小,这一喊顿时有几人围了上来。 “小娘子这鱼糕怎么个卖法?”问价的是个中年男子。 “十五文一份。”温稚正忙着将鱼糕切成小块装在小碗里。 大叔瞬间打了退堂鼓:“你这卖的也忒贵了些。” “大叔不妨尝尝,它就值这个价。”温稚切了一小块递给他。 中年男子没敢接,这小娘子的东西贵,吃了担心她要钱。 温稚轻笑:“送你尝,不收钱。” “当真?”大叔嘴上问,手上的动作倒是不慢,毕竟是真香。 温稚看他尝完,问:“味道如何?” 鲜、还嫩,重要是没有鱼刺。 这小娘子倒是手巧,竟是把鱼刺全给剔除去了。 中年男子瞧着这刚出锅的鱼糕,实在诱人:“我就要十文钱的卖不?” “卖。” 上门的生意哪有拒绝的道理,温稚手脚快,很快便切了一份递过去。 有了这第一笔生意后,陆续围过来的人也多了。 刚出锅的鱼糕实在太香,温稚切了不少小块的让人品尝。 很快便卖了七八份出去,她价格定的不低,光靠周围这些百姓是卖不完的。 温稚重新切了一份鱼糕往醉仙楼走去,不愧是镇上最大的酒楼,除去掌柜的里头站了四个小二。 温稚端着鱼糕径直往掌柜的面前走去:“您就是醉仙楼的掌柜么?” “姑娘是?”掌柜的上下打量几眼温稚。 “小女就是个农家厨娘,这有道菜品想跟您这醉仙楼合作。”温稚将鱼糕搁在掌柜面前。 鱼香鲜味扑鼻,瞧着不错,但掌柜的也不是没见过市面的人:“我这醉仙楼请的都是一等一的师傅,姑娘单凭这一道菜就想来谈生意?” “掌柜的不妨先尝尝,若是觉得味道好,我这倒还有一些别的菜谱能卖给你。” “成。”掌柜招呼小二取来筷子,尝了一口这姑娘带来的鱼糕。 “如何?”温稚其实心里在打鼓,但面上还得沉着气。 “好。”掌柜当即拍手称绝。 鱼糜所制成的鱼糕口感细腻,一抿即化,既有鱼香也有肉香。 “姑娘这鱼糕有多少?我都收了。” “还有大半蒸笼。”温稚心下一喜:“小女都去取来。” “且慢。”掌柜叫住温稚:“你这鱼糕的制作工序可有告诉过旁人?” “没有。”温稚不解回。 “那好,连着你这菜谱,我都买了。” 醉仙楼要买她这鱼糕菜谱,若是卖了,日后就不能再指望做这道菜赚钱了。 “那敢问掌柜觉得这菜值多少银子?” “十五两。” 温稚商讨:“二十两,日后这菜只有醉仙楼独有。” “姑娘言而有信这菜谱不卖给第三人?” “小女虽是女子但也知道做生意讲究诚信二字,掌柜且放心,既是卖给你独家就绝不卖给其他人。” “成,二十两就二十两。” 温稚爽快,掌柜的亦爽快,取了二十两银子递给温稚:“这菜谱姑娘你得写下来。” “好。”温稚将银子收好,然后取下笔墨将制作工序详细的写了下来。 “姑娘爽快人,剩下的鱼糕我让人跟你去取。” 温稚点头,又交代了一些细节,便带着酒楼的小二回了之前借灶的包子铺那。 此时已到深秋,人来人往的包子铺门口大多人都穿的厚实,唯独宋大宝,一条短了一截的单裤还在穿着。 小萝卜头很乖的守着蒸笼里的鱼糕,小嘴抿着,胆怯的眼神不时张望四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