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离心,就是一阐提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46

没有出离心,就是一阐提

没有出离心,就是一阐提

一阐提(梵语icchantika、ecchantika,藏语h!dod- chen)指永远不得成佛的根机。系梵语梵icchanti ka(或梵ecchantika)的音译,亦作一阐提迦、一阐提柯、一颠底迦,略称阐提。或意译为“断善根”或“信不具”。icchantika原指有欲望的人;有欲望又执着于世间,贪着生死之境,则妨碍出离修道,故后转为‘断善根’、‘信不具’之意。西藏语(藏h!dod-chen),意为大欲或多欲之人,与《玄应音义》中所说的‘贪乐生死、不求出离故多贪’相当。《大乘入楞伽经》卷二也译为多贪,并在〈集一切法品〉中将‘希求者’(icchantika)与‘不希求者’(an-icchantika)相对使用。

《大乘入楞伽经》将一阐提分为两类,即断善根阐提、菩萨(或大悲)阐提。前者谓不信或诽谤菩萨乘者,后者谓怜悯众生流转三有而发愿不入涅盘者,此中,菩萨阐提知一切法本来涅盘,故决定不成佛;断善根阐提则因如来威神力故,终将萌生善根而成佛,因之,非毕竟阐提。此外,《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说三种阐提,即断善阐提、大悲阐提、无性阐提。①断善阐提谓起邪见,焚烧一切善根的迷倒凡夫,此辈虽无成佛之期,但若逢佛威力,发菩提心仍可入涅盘。②大悲阐提谓愿度尽众生之大悲心菩萨,此辈以众生界无性、有情不尽,成佛无期故,名为阐提,但因大智增上与不断善根之力,终亦得成佛。③无性阐提谓缺本来解脱之因,毕竟不能成佛者,即指定性二乘。

如上所说,《楞伽经》等谓众生有毕竟不成佛者,但《涅盘经》则谓一阐提辈也有佛性,以佛性不断故,众生皆得成佛。又,华严、天台等一乘家也认为一阐提终将成佛。如《华严五教章》卷下谓一阐提人虽无涅盘性,但实有清净性,故谤法心若转,永劫之后终将成佛;《天台传佛心印记》亦说阐提因断修善故称断善之人,但因不断性善,故终能成佛。净土家则认为一阐提依弥陀本愿力故终得成佛。

一阐提(Icchantika),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为不信,即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卷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卷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卷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卷二十六曰:‘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阐提。’《涅槃经疏》卷十曰:‘古来云:阐提具含众恶,不知的翻,唯河西翻为极欲,言极爱欲之边,此即于总恶之内,取一事为翻。例如涅槃名含众德,亦无的翻,而翻为灭度者,亦是总中取此一事为翻。’新称,一阐底迦,译曰乐欲,乐生死之义。见‘阿颠底迦’条。又作一颠迦。《楞严经》卷六曰:‘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长水之义疏曰:‘一颠迦,即断善根者,’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