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振聋发聩般的八个大字,赫然的出现在宛如镜面一般的系统面板上。 萧临月呼吸一滞。 双眼当中浮现出的并不是愤怒,而是一股疑惑和不理解之色。 造反。 这种事在大魏朝并不少见。 立国二百多年以来,造反的次数平均算一下的话,约莫一年半就得爆发一次造反。 要是遇上了灾荒年景,各州县造反起义的更是不可胜数。 所以萧临月并不感到惊讶。 只是她想不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明明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在和契丹与突厥的战争中大魏取胜了,燕云十六州也即将夺回来了。 这明明预兆着大魏即将中兴。 可为什么,这帮人要在这种时候造反?! 萧临月眼中满是浓浓的疑惑,黛眉微蹙,继续紧盯着系统画面,看向了下一段字迹。 【昌明五年,二月。】 【幽州及其附属各县,被反贼大军尽数占据,河北道官员向你求援。】 【你火速下旨,让幽州、冀州二地大都督府调集河北地方兵马,由幽州大都督统帅,迅速镇压叛乱!】 看到这里。 萧临月稍微松了口气。 大魏在地方实行道—州—县***行政体系。 而在重要地区,比如幽州等州,还设置了统管军政的大都督府,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卫所兵马,镇压乱民暴动。 “小小反贼,还敢直接称王建制?!” “我大魏天兵一到,尔等捣鼓出来的什么大楚,立刻就要给朕覆灭!” 萧临月冷哼一声。 【河北几个大都督府迅速响应。】 【在**五万大军过后,便朝着盘踞于幽州等地的反贼扑去,然而三日后,两军相遇,五万河北卫所兵马被叛军一举击溃,并追杀百里,几乎全军覆没!】 全军覆没! 摄人心魄的四个大字,摆在了萧临月的面前! 堂堂河北五万卫所兵马,竟然不是一合之敌,不过一战便尽数覆灭了……?! 萧临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登基以来。 虽然她也察觉到了地方卫所兵马的不堪大用。 但即便如此,也不至于败坏到连一伙反贼都平定不了的地步吧?! “就算是五万头猪,杀都要杀几天!” “河北这几个大都督府上下官员无能至极,丧权辱国,简直罪该万死!” 萧临月被气得脸色发青。 双手紧紧的攥起来,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神色。 但萧临月并不是非常慌乱。 毕竟卫所兵马战力不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大魏真正意义上的强兵,乃是北境与南境加起来的六路边军,以及护卫京畿的禁军。 边军长时间与契丹和突厥等异族厮杀,战斗力极强。 萧临月很自信。 只要边军加入战场,那么叛乱一定会迅速平定! 【昌明五年,四月。】 【眼见叛乱无法平定,你将临阵脱逃的河北冀州、幽州大都督抓回汴京当众斩首,随后大手一挥,调集辽东、河北边军出兵,准备平叛。】 【昌明五年,五月。】 【边军开始平叛,半个月内就将大败叛军三次,幽州顺利被收复,叛乱逃入北边的深山之中。】 【一时间朝野内外士气高涨,边军将领还夸下海口,声称三个月内彻底平定叛乱。】 看到这里。 萧临月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了。 “果然。” “叛军说到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各地卫所两百多年下来已经彻底烂透了,所以打不过叛军,但边军却并非如此…哼,朕倒是要看看,那自封为楚王的叛军首领,会不会伏地祈降!” 萧临月眉头渐渐舒展开。 眼神玩味,似乎很想看见反贼头子跪在自己面前,恳请自己饶他一命的景象。 然而…… 【昌明五年,五月末。】 【就当边军准备彻底围剿叛军时,河北冀州有人起兵响应,为首之人聚众数万后,自号为:“天公将军”!】 【因其部下皆头裹黄巾,故被称之为…黄巾军!】 【冀州叛军的出现,打乱了之前的作战部署。】 【河北、辽东边军一时间陷入腹背受敌之态,你察觉到不妥,于是连忙下令让边军后撤,同时还急调河东边军驰援。】 【可你的命令,终究慢了一步。】 【昌明五年,六月,两股叛军南北夹击,斩断了边军的后勤补给线,将边军围困于幽州,并决堤放水,引水倒灌幽州,城墙不日便轰然坍塌。】 水灾! 又是水灾! 萧临月刚刚舒缓的心情顿时又被提了起来。 看着在洪水倒灌下,城墙出现倒塌的幽州城,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 【昌明五年,七月。】 【经过半个月的鏖战,辽东与河北的边军,终于等到了河东边军的支援。】 【两支边军内外配合,迅速打开了冀州的包围圈,并在河北大地上与叛军准备一决雌雄。】 看到此处。 萧临月不知不觉间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希望这一次,不要再出纰漏了……” 萧临月低声喃喃。 可天意难测,不过数日之后,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昌明五年,八月。】 【河东边军调去平叛后,河东朔州府有人聚众造反,攻城掠地,袭扰河东边军后方因其威震为人忠义,被尊称为“高王”!】 三路叛军! 萧临月脸色难看至极。 从昌明四年年末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了整整三波不一样的叛军了。 而且。 新一路叛军出现的时机,往往都是千钧一发之际!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三路叛军,实际上早就暗中有所串联了! 【河东后方不稳,河东边军闻讯之后,军心瞬间大溃,叛军趁机发动总攻!】 【大战持续了一天一夜,河东边军被打残,残部西逃】 【而河北、辽东边军除了部分逃亡生还之外,其余不是当场战死,就是伏地投降。】 投降! 萧临月万万没想到。 最后伏地投降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反贼头子,而是自己委以重任的边军! 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事情是打到现在,大魏的河东、河北、辽东边军几乎都被打残打废了,可三路反贼的势力却越来越大! 【昌明五年,秋冬。】 【三路叛军会师,并占据了河北、河东等地的大部分领土,大魏王朝隐隐间,已然出现亡国之兆。】 【昌明六年,正月。】 【你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火速抽调大魏南境的两路边军北上。】 【除此之外,你还调集关西边军,试图集结南北边军合兵一处,尽全力扑灭各路反贼。】 【计划很完美,只可惜第一步就出问题了。】 【昌明六年,三月,关西爆发农民起义。】 【造反的百姓冲入各地县衙与富户家中,活活打死一众官绅地主,为首之人登高一呼,自号“闯王”,响应者一时间达十余万众!】 【时有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