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契诃夫(1860—1904年),俄国小说家、戏剧家,被视为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小说的语言以精炼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发掘,将人物隐蔽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契诃夫生于俄国塔甘罗格的一个农奴家庭,父亲开杂货铺,常逼契诃夫在店铺里干活,童年给他留下痛苦的回忆,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契诃夫188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成为医生。在行医和繁忙的社交活动之余从事文学创作,补助家用。 契诃夫早期写些粗俗戏谑性的小故事,还将短小喜剧改编成小说。在这些创作中,他描绘了人的苦难与绝望,与其喜剧的戏谑大异其趣。1888年中篇小说《草原》的发表标志着契诃夫告别了喜剧性小说的创作。他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后期的短篇小说和成熟的戏剧作品之上。尽管从1888年开始,契诃夫几乎只写严肃的短篇小说,但幽默仍然是他的作品中的重要方面。 契诃夫在政治上、哲学上采取不介入的态度。1890年初,他独自去库页岛从事社会考察,借以逃避都市的喧嚣。这期间他写了《库页岛》,又写了剧本《结婚》、《纪念日》和《万尼亚舅舅》等。1892—1898年他在梅利霍沃居留期间,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有《邻居》(1892年)、《黑衣教士》(1894年)、《凶杀》和《阿里亚德纳》(1895年)、《农民》(1897年)、《套中人》(1898年)等优秀作品。他的短篇小说经常暗含着某种训诫,但决不能说他阐明了某种系统的伦理或哲学。《海鸥》一剧确立了契诃夫作为戏剧家的地位。在雅尔塔时期(1899—1904年),他创作了自己最著名的小说《带狗的女人》。最后两部剧《三姊姐》和《樱桃园》是为莫斯科艺术剧院写的。契诃夫认为《樱桃园》是“一部喜剧,有些地方甚至是闹剧”。他在这部剧作中深刻地描绘了衰落中的俄国地主阶级。 契诃夫逝世40年以后,随着1944—1951年间20卷的《契诃夫著作与书信全集》的出版,他的文学成就才得到应有的评价。 契诃夫不像有些目中无人的作家那样,动辄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恰恰相反,他常贬抑自己的作品为“破烂货”、“令人作呕”、“废话”等。当他已名扬遐迩的时候,仍然宣称如要排座次,他在俄国小说家中只居第三十七位。稍后他又说:“第一号是托尔斯泰,至于我,是第八百七十七名。”这并不是浅薄文人的故意卖弄,是一个刻意求新的探索者为达到更高目标所做的否定。 尽管契诃夫主要以戏剧著称,但是评论界认为他的短篇小说,特别是1888年以后的短篇小说,应当是他更重要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成就。 本书所选都是契诃夫的短篇杰作。如《套中人》成功塑造了自己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还千方百计把所有人都装进他那封建守旧的套中去的典型形象。中学教师别里科夫顽固、保守,害怕与敌视一切新事物。不管什么时候他都穿着雨靴、大衣,戴着帽子和墨镜,甚至还用棉花堵住耳朵。嘴里总是念叨着“千万别出什么事呀”!他监视人们的思想,控制人们的行动。弄得人人都怕他,以至十几年间全校全城人都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通过《套中人》契诃夫揭露了旧制度卫道士的反动和愚顽,号召人们起来与之抗争。 契诃夫说:“简练是天才的姐妹。”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向以简练著称,本书所选的《套中人》、《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醋栗》、《万卡》、《哀伤》等都是这样,往往只选取生活的一个侧面,采撷人生长河里一朵浪花,情节清晰明了,人物性格鲜明。但是契诃夫的简练却并不简单,他常常通过简练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内涵,让读者在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一个简单句子上击节称赞,回味无穷。如《万卡》中的“乡下爷爷收”短短一句,读来让人心酸:乡下,哪个乡下?爷爷,哪位爷爷?这句话活脱脱写出了俄国儿童的天真、可怜与不幸遭遇。契诃夫说过,他“写惯了只有开头和结尾的短篇小说”。也只有高手才能这样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