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地名文化全文免费阅读_毛泽东与地名文化最新章节

分类:励志小说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9462

***与地名文化

盛仰红

***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本文仅就他对中华文化图籍圈的地名知识略作介绍。

***很喜欢谈论人文地理,就其历史渊源、人文掌故、风土民俗和名人有关地理的诗词,说古道今,如数家珍。可以说,环视古今中外,还很少能找出一位政治家像他那样熟悉自己国家的人文地理,而谈吐自然,应用自如的。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全文免费阅读_毛泽东与地名文化最新章节

“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

***喜欢读地图。

他什么时候接触到地图,语焉不详。但可以推理在辛亥革命前后已是开始了。

1913年,***看到一张世界大地图,它是张挂在墙上的,估计是上海商务印书馆或中华书局印行的教育挂图。他开始接触世界,发现原来中国是这么大,世界更大。

当时舆图始兴,启发民智,***已经能运用地图。

据他的同学萧三回忆,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天都要上阅报室看报,他看报必备地图于旁,便于对照、查阅地名,强化自己的地理知识,这也养成了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一生很少离开地图。

在战争年代,他也和军用地图打交道。

但他日常经常过目的,是人们通常备有的简明中国地图。

建国后,他的中南海菊香书屋藏书室,就有几种地图册,其中为他心爱的就是一部《申报大地图》。

这是30年代初,史量才聘请高手能匠设计出版的,详细、准确,通常被视为是旧中国留下的最好中国地图集版本。

1934年,***参加长征,在湘南也曾搞到一册,他自称:“以后打仗行军还时常用它。长征中它给我帮了不少忙。”

当时红军指挥员很少有军用地图,辨明方位,识别地理,就只好用常人所用的普通地图集了。因而当1953年,他见到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林一山也有一册,如老友重逢,很兴奋。

五六十年代,***多次离北京外出视察,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是他随身携带图书的必备两种。

1958年9月,***视察安徽诸地,就带了一册金擎宇编纂的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他在地图页中,用红笔、蓝笔、黑笔画圆圈、角、直线、连接线等多种标记,这些都是他为建设地区所留下的思路轨迹。

众所周知,***爱读历史书,也喜欢说古谈今。他也将地图对照史事。他说:“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

1954年,***在北戴河,为了寻找东汉末期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征辽东乌桓归来途经的碣石山的位置,他找来了今日的地图寻找所在的方位,或许由于这些因素,激发起***想编制一册历史地图册的念头。

他对吴晗说,要有一册历史地图。

吴晗是历史学家,当然有同感,于是提出以清末民初学者杨守敬绘制的《历代舆地图》为蓝本进行绘制,并推荐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持。

***同意了。

谭其骧此后鞠躬尽瘁,几乎为它的问世花费了后半世精力。90年代初期,我亲聆他谈及此事,这部拥有10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本来是可以及时付梓推出的,***也能够看到它,就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以致倡议者在逝世后的几年才问世,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事。

***重视地图,也兼及旁人,他在与周围警卫员进行文化教育时,也要他们懂得地图的功能。1954年,他在浙江杭州问张仙朋:“杭州是哪个省?”“你现在就去看地图,回来我再考你。”他也问过蓝保华:“都安靠近什么地方?”使他们由表入里,通过熟悉地名,认识自己的国家和家乡。

***看地图,谈地名,并不是仅浮于纸面。江山如此多娇,他往往设身处地,赞扬祖国大好河山,像说“南京这个地方,我看是个好地方”、“米脂风光好,出皇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处处离不开中华锦绣大地,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也引起他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励志小说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