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中南海、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毛岸英和刘思齐成婚,一月之内三桩喜事。***说:喜上加喜。 ***进住中南海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北京中南海。 在红霞和绿树的掩映下,在秋风和笑语的伴随中,大门外走来一个风姿绰约的中年妇女和一个活泼俊秀的小女孩。中年妇女身穿一套浅色的西装,脚踩一双黑亮的皮鞋,发髻很时髦,打扮得很洋气。小女孩穿着白底带花的连衣裙,头顶扎着两条小辫,白嫩嫩的脸蛋上忽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 “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呀?”小女孩盯着大红门问。 “这是我们的新家!”中年妇女的口音带有胶东味。 “那牌子上是什么字?”小女孩指着大门上方的一个匾额。 “菊香书屋。” 女孩出于好奇,小鸟似的蹦蹦跳跳跑进这个名曰“书屋”而不是屋的北京老式四合院。 中年妇女看到孩子很喜欢这个新家,脸上溢满了欢愉的笑容。 这个中年妇女就是**主席***的夫人**,女孩叫李讷,母女俩刚从苏联回来。出国前,她们还住在京西香山脚下的双清别墅,这是她们头一回走进红墙大院。进入这个风光秀丽、曲径通幽的当年皇家禁苑,而一跃成为丰泽园的女主人,**的心情无疑是兴奋的,以至忘记了长途旅行后的身体疲惫。 **原名李云鹤,乳名进孩。生于一九一四年三月,山东诸城人。早年入山东省立实验话剧院学戏,后来到青岛大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一九三三年二月加入中国***,同年夏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工作者联盟。一九三五年后她以艺名蓝苹在“中通”、“联华”电影公司当演员。一九三七年秋到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同***结婚。一九四七年三月随***转战陕北,任中央纵队直属队协理员。 五个月前,也就是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今北京市)不久,**就坐上了去东北的火车,辗转沈阳到大连,从那里登上了苏联的飞机。**说她身体不好,要去莫斯科看病。另外,她还带着女儿李讷到莫斯科做扁桃腺切除手术。 当时,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有很多大医院,也有很多名医生,但**却看不上。她执意要去莫斯科看病,也想趁机开开洋荤。她虽然在“远东之纽约、亚洲之巴黎”的大上海呆过,可还从来没有迈出过国门一步,更没有去过久已向往的“老大哥”苏联那里。 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得以成行。她第一次坐上了富丽堂皇的专机,体验了“第一夫人”的尊荣华贵。到达莫斯科后,她住进了斯大林的高级别墅。 其实,**无大病。苏联大夫检查后说她除了有点官能性神经过敏之外,并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用不着住院治疗,于是转往疗养院休息。李讷很快做完了扁桃腺切除手术,随**一起疗养。 苏联政府很看重这位来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女贵宾,安排她到景色宜人的南方海滨疗养。这对**来说,从投身延安到进住北平,在穷山沟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如今,年方三十有五的她,可以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真是苦尽甘来了。 在苏联疗养期间,**最引以为荣的事,莫过于见到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了。 当时,***正在苏联秘密访问,斯大林不仅接见了***派来的这位特使,而且也顺便接见了***的夫人。在宴会上,一阵推杯换盏之后,演员出身的**大模大样地走到斯大林跟前,手捧酒杯像朗诵台词一般口齿伶俐地说:“我请大家一起举杯,共为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干杯!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听完**别具一格的祝辞,白发苍苍但依然风度翩翩的斯大林顿时眉开眼笑。他从嘴里抽出烟斗,八字胡往上一翘,盯住风华正茂的**朗声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健康竟可成为你们的幸福,这恐怕太高抬了!谢谢,谢谢。我也祝愿***同志健康长寿!” 斯大林举起斟满掺和着红白两种葡萄酒的酒杯,和**的酒杯轻轻一碰,便倒进他那毛烘烘的嘴巴里…… 屈指算来,***正式搬进中南海还不到一周时间。之前,特别是新政协筹备会议召开以后,他只是偶尔在中南海栖身。对双清别墅情有独钟的***,在处理完工作只要时间还不算太晚,就尽量不在这个曾经住过皇帝的高门华屋过夜。 两头奔波对于初执牛耳的**领导人来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利于安全保卫。当时社会治安情况不好,在一次回香山的路上,***就遇到了敌特投掷手榴弹的险情。尽管***此时还顾不上考虑在哪里“安营扎寨”,然而第一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却正式打了报告,敦请**中央进驻中南海。当***得知要把皇帝住过的中南海当作自己长久的生活之地时,他的想法一下子变得复杂了起来,他对封建王朝的农民政权总是跳不出失败周期律抱有高度警惕。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剑英真固执。”比叶剑英更固执的***,在叶剑英的一次催问后,有点儿不高兴地对周恩来说。 处事缜密的周恩来很理解新任市长叶剑英的苦衷,知道他是出于对主席安全的考虑,于是从旁相劝,“你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我们毕竟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啊!” “不听不听,我偏不听。”***孩子似的执拗着说,“这是原则问题嘛!” “剑英坚持你进中南海也是个原则问题呀!” 中南海旧称太液池、西海子和西苑,此间的中海、南海与隔桥相望的北海统称三海。这个位居京都心脏占地一千五百亩的红墙大院,是迄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大、保存最完整、政治最神秘的一座皇家园林,尽管由于岁月的风化昔日光景不在,但那里的亭榭楼阁依然散发着浓重的历史气息,象征着统治阶级的至高无上。因此,每当提起中南海,深谙中国历史的***便会联想到那一桩桩前朝旧事,更何况与此相关的记载,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吉不祥的荫翳—— 明代嘉靖皇帝在乾清宫遭宫女勒杀险些丧命后,便对紫禁城心存疑悸,于是移驾此苑,从而开启了皇帝长住中南海的先河。 进入清代,中南海几经营修,更显得迤逦秀美,呈现一派“翡翠层楼浮树杪,芙蓉小殿出波心”的景象。自康熙后,清王朝开始在此举行各种礼仪,康、乾两帝还时而流连短栖。晚清的慈禧太后在其“撤帘归政”后,曾挟持当朝皇帝光绪在仪銮殿理政栖止。 辛亥革命后,那位给大清王朝送了终,自己又醉卧龙床重温皇梦的袁世凯,也是在中南海逼迫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颁诏宣统帝退位,继而又上演了洪宪王朝从登基到废止的八十三天滑稽戏。 所以,当**领袖、中央机关突然有可能和皇宫禁苑发生关系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尽管他很清楚住不住中南海,和走不走封建王朝那“新桃换旧符”的因循之路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但他认为起码也得拉开一点距离,不能让老百姓那么快就产生出***人千方百计避讳的那种联想啊! ***是否搬进中南海一事,最终被摆到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桌面上来了。周恩来对坐在一旁的朱德说:“主席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嘛!” “对头对头。润之说过‘皮之不存,毛之安焉’,朱毛不能分嘛!”已搬进中南海含合堂的朱总司令表示赞同。 “听人劝,吃饱饭。搬就搬吧!”在众多同志的反复劝说和强烈要求下,***只好违愿而依,由临时户口改为长住户口,正式搬进了红墙大院中南海。 位于中海西岸与南海北岸的“丰泽园”,顾名思义,那是一个十分吉祥的名字,好像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特意为今日的主人进住而准备的。新主人名“泽东”、字“润之”,这正好契合了古人“泽润生民”的治国之道。他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更是对“泽润生民”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可见,***被安置在丰泽园里办公和休息,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似乎只有住进这享有“丰厚恩泽”之地的丰泽园,他才能成为“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人民领袖。 掩衬于苍松翠柏间的丰泽园庭深廊转,曲径千回,在月光的辉映下越发显得幽雅神秘。进入丰泽园,跨过三座汉白玉石桥,一座坐北朝南的朱红小院便映入眼帘。那里叫“颐年堂”,如今成了***召开核心会议的地方。从颐年堂往东,穿过一条小走廊,那便是闻名世界的“菊香书屋”。 菊香书屋是一座四面各有五间房子的长方形四合院。院子里有七棵苍劲挺拔的古柏,如同忠于职守的卫兵显得格外凝重和威严。过去院子里摆有一盆盆菊花,皇帝在此吟诗泼墨可嗅到清馨的菊香,故有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菊香书屋”由此而来。这个四合院的位置,基本处于中南海的正中央,是新中国名副其实的心脏。 **在北房西侧她的卧室里稍事休息后,就开始参观这个新奇而又略显破旧的新家。菊香书屋虽然无法跟她刚住过的斯大林别墅相比,但要比陕北的窑洞好多了。北房叫“紫云轩”,中间的过厅与**的卧室一墙之隔,也是出入卧室的必经之路。过厅的东侧是两个通间,***安歇起居都在这里。**卧室西侧的一间与西厢房相通,是藏书室的一部分。 南房“松寿斋”与北房的结构基本相同。东侧的两间是岸英、岸青的起居室,西侧的两间是***女儿的住房。中间过厅的南门通南院,北门正对紫云轩。 东厢房中间的过厅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与这个小餐厅相通的北侧两间是***的办公室,南侧的两间是会客室。 西厢房当中的一间是出入菊香书屋的过道,南侧两间是工作人员的值班室,北侧两间是***的藏书室。从这些房子里残存的遗物来看,当年皇帝兴建这个书屋未必真的在此藏书阅读,多有附庸风雅之嫌。事实上,也只有酷爱卷帙的***住进来,它才成为一个充满纸贵墨香的真正的书屋。 **对院子里的二十间房子逐一进行了参观,最后又来到东厢房,对已坐在藤椅上准备吃饭的***不无感慨地说:“这个四合院很幽静,也很典雅,要是再摆上几盆菊花就好了,菊香书屋没有菊花名不符实呀!” “刚搬进来的时候,院子里是摆了很多鲜花,有菊花,也有别的好看的花,简直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小花园,我也喜欢的不得了。” “那些花呢?” “让花房师傅搬走了。” “为什么?” “因为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不仅有各地的领导干部,还会有工人、农民的代表。他们过来都是为了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很多很漂亮的花,那么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风气不好呢!” “还是应该有一些花,不然缺少生气。”**坚持道。 “我让花匠师傅搬来两盆石榴树、两盆无花果和两盆兰花草,这不很好么,很适合这里的环境。” “树和花毕竟不一样……” “我不是不喜欢花,只是摆得太多了不合适呢!好,不说这些了,咱们吃饭。”***拍拍李讷的小脑袋,“李讷,你坐在我旁边,娇娃坐在你**妈妈旁边。” 李讷聪明伶俐,天真无邪,甚得家父的喜爱。她常在***面前撒娇,***也很有耐心地任其摆布。她曾不止一次地抱着***的脖子学着大人的口气说:“爸爸,你怎么那么有办法呀,讨了个这么漂亮的老婆!”直把***感染得青春焕发,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 娇娇是四个月前从东北来到北平的,当时**还在苏联。她继承了母亲的天生丽质,身材细挑,肤色白净,而五官、眉毛和脸部轮廓又酷似乃父。全身洋溢着少女的魅力,确实讨人喜欢。当**第一次看到这个比李讷大三岁的瘦弱小女孩时,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母性特有的柔情来。 “来,过来,让我看看我的大闺女。”**在娇娇稚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然而,不知是初次见到**有点别扭,还是惧怕这个陌生的后妈,娇娇没有喊**“妈妈”,她什么也没有喊**,只是神情木讷而又怯生生地望着她。 ***见**的脸上有了愠色,就马上端起酒杯打圆场:“今天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喜酒。所谓喜酒,一是庆祝我们乔迁之喜,二是为你们**妈妈和李讷妹妹接风洗尘,三是岸英和思齐正在筹办婚事,也为他们祝贺一下。来,我先喝下这杯酒。” **的脸上多云转晴,她用胳膊肘碰一下身边的李云露:“姐,你也喝一杯。”说完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云露是**同父异母的姐姐,比**年长十岁。姐妹俩长得很相像,脸形、眉眼、鼻子都像她们的父亲。在父亲李德文死后,已经出嫁的李云露姊代父职,把**扶养成人。她是那种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很传统的女人。去年十二月,**把她们孤儿寡母接来同住,让她帮助料理家务。 孩子们不喝酒,便像舞枪弄棒的侠客挥动着手中的筷子,不停地夹菜吃饭。 李讷吃了几口饭,突然发现一直照看她的韩桂馨不在场,就放下筷子问:“小韩阿姨呢?” “哦,你的小韩阿姨住进了医院,她要生娃娃了!”***说完,把手里的筷子伸向一块红烧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