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口的天空全文免费阅读_洞门口的天空最新章节

分类:励志小说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4551

自序

这是我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间在“洞门口的大大人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合集。

2021年的重阳节,与单位的老同志一道垂钓,我坐在堤岸上,手持钓竿,望着水波粼粼的湖面上微微飘忽的浮标,思绪随之起伏。我想起了小时候钓鱼抓鱼的种种回忆,继而想起了老家,想起了离去的父母,想起了许多的陈年往事。掐指算来,白驹过隙,一晃就是60多年了,不禁感叹“人生易老”。一瞬间,以往岁月的记忆碎片一齐涌上心头,就像电影镜头,一帧一帧闪出,逐渐变得清晰。下午回到家里,我打开手机,迫不及待地记下了当年发生在家中的一条鱼的真实故事。写完,我以图片的形式发在微信朋友圈里,题目为《阳校长的鱼》。家人及朋友们看了后,引发了他们对那段岁月的回忆,纷纷鼓励我再接着写下去。女儿则为我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外孙女阳阳为公众号取了一个童心十足的名称。

有家人及朋友的支持,我就隔三岔五地写上几句。就这样,写着写着,记忆的门缝越挤越开,往事纷至沓来,感受也就越来越多。

洞门口的天空全文免费阅读_洞门口的天空最新章节

我常自叹息,人生的指缝太宽太松,从中流失的岁月太多太快。从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谋生,不知不觉中,已跻身银发大潮中,坐观夕阳红。

记得1978年初秋的一个中午,我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要离开老家袁州慈化去外地读书。

说实在话,多少年来,一直盼望离开偏僻闭塞的赣西家乡小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现在,大门打开了,人生新的行程即将开启,心中反而有些依依不舍。

人生最初的二十多个岁月,我一直生活在家乡方圆不足10公里的天空下。小镇那条窄窄的青石板街就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小学、中学读书,上山下乡当知青,任学校民办教师,从童稚年代到青春岁月,始终与故乡相伴相随。是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是故乡的风情陶冶了我。故乡的一切,早已深深地烙进了我的心中,时时激荡着我的思绪。

我写了生活了二十来年的小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街,中间被无数的独轮车碾轧出一条深深的凹槽,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店铺。一道蜿蜒起伏的石头城墙高高耸立,把小镇紧箍。东南西北四座破败的城楼门洞,人们进出往来,奔波忙碌。那时的小镇,虽则贫困,但人们善良勤劳,乐观向上,满满的人情味。

我写了我的老家江头洞门口,一幢孤零零地坐落在小石山下的破土房。这是我家的祖宅,因屋后两侧各有一旱一水两个天然石洞而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兄弟姐妹们随母亲从小镇下放回到老家,在老家父老乡亲的呵护下,度过了一段艰辛而又温馨的岁月。

我记下了青年时上中学读书和上山下乡当知青的难忘往事,记下了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零星片段及传说,记下了家乡一带浓郁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也记下了家人及周围人的一些往事。我还写了我人生历程的一些粗浅体悟。我努力地回忆着,有时为一件事、一个细节查资料,反复求证,力求写得更真实一些,以图还原历史旧貌,这样看起来虽然平淡、平常,但多少留下了个人生命岁月中的一些宝贵记忆,或许也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光影。

就这么零零碎碎地想着,断断续续地写着,一年多来,长长短短地写了九十多篇,二十来万字。按照朋友们的建议,我把它们收集于一起,作了适当的订正与整理,取名为《洞门口的天空》,内容大致分为:小镇纪事、岁月留影、青春梦痕、民俗拾掇、乡关情思、古寺余音、边走边唱七个部分。同时,我把自己1981年在《星火》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与此内容有关的短篇小说《梨花窝的喜事》(曾获《星火》杂志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也一并收录附后。

乡愁如水,亲情如火,友情如茗,爱情如醇。岁月是个神奇的筛子,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筛存。

小时候,坐在老家院场上,仰望夜空,总是尽情地想象着山外面的世界。现在,置身于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中,我常常想着的却是老家那一片天空。

几十年的人生岁月,总会有那么些记忆,藏在心里,给人以丝丝温暖;总会有那么些思绪,盘桓在脑海中,给人以莫名的愁。远远望去,前面灯火依然阑珊。把这些点点滴滴记下来,给以往的日子,留下一个注脚。权为序。

欧阳苏勤

2023年4月12日于南昌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励志小说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