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柴洪涛 编辑一本《洛阳文学年选》,展示一下文学“洛军”风貌,既容易,又不容易。 所谓容易,是洛阳文学百花园中佳作众多,似乎可以随手拈来,随便挑选;所谓不容易,是由谁来编,标准如何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先从不容易开始。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判断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优劣,是否具有丰富和广泛的审美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洛阳文坛,谁有没有好作品,近三年出没出好作品,大致都还是心里有数的,或者是基本认同的。我们首先确定了三位高校的文学博士来做初选。一是考虑到博士的专业性,文学的欣赏品位总体是高的;二来他们与文坛少了些交集,可以独立完成从文学的本真面目出发挑选作品,基本没有掣肘与羁绊,放得开。其次又选了三位洛阳名家来做全面统筹。于是我就和大家一起定规则、发通知、征稿子、选稿子,不亦乐乎,忙活了好一阵子,先后开了几次碰头会,研究了若干小问题,形成了提交出版社的样子,即:小说卷22人选(篇)、散文卷33人选(篇)、诗歌卷44人选(篇),最后散文卷又加上1人(篇),凑够了100个人选(篇),每人只选取一种体裁入选。后来,出版社在审核过程中,又撤掉了几篇不太合适的稿子,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中间也曾有人将未发表的作品邮寄来,也有不断电话询问入选与否,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作者投寄的不是“已编辑已校对已定稿已发表”的作品原版样式,给后期的编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延误了出版的时间,不能说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再说容易的事。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三年新冠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也可能需要消化,也可能不愿触及,真正反映三年疫情“人世间”“烦恼人生”的作品还不多,考虑到大家的真切感受,选编的描写疫情方面的稿子也很少。毕竟是一段历史,切割不了,但大家都愿意团结一致向前看。除此之外,真正收集这三年的文学作品,检阅我们的文学队伍时,才发现整个洛阳作家群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表的作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尤其是中篇小说创作,几乎是整个洛阳文坛的短板。小小说、诗歌、散文,整体还可以,还有可挑可选的余地。长篇小说显然不可能收录,只好以存目的形式附录于后(但遗漏颇多)。这三年中间正式出版的文学作品集,也尽可能存目收录。另外,这三年在全国全省获各种奖项的作品,我们尽量都囊括其中,充分展示洛阳文坛的整体风貌和较高水准。可能还有遗珠之憾,但大浪淘沙,相信真正的好作品是不会被埋没的。正所谓“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共同重温习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的: 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学习总书记讲话,醍醐灌顶。 落实总书记讲话,任重道远。 愿与洛阳作家共勉! 愿文学事业欣欣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