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她故意制造噪音把我们全部吵醒: “不好意思啊,我刚从纽约回来,还有时差呢。” 当我质疑三天怎么可能有时差时,她冷笑道:“你不懂,我参加的是高强度学术项目,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国外时间。” 她要求我们按照她的时差时间表生活,连走路都不能发出声音。 她在朋友圈疯狂炫耀纽约经历,用蹩脚的英语给我们上人生导师课。 但当我看她的朋友圈定位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所有纽约照片的定位都显示在本地。 这个时差女王到底在隐瞒什么?她那三天究竟去了哪里? 1 凌晨三点,我被一阵刺耳的拖拉声吵醒。 行李箱轮子在地板上滚动的声音。 夹杂着钥匙碰撞和塑料袋摩擦的噪音。 像指甲划过黑板一样让人抓狂。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看见林诗雅正大张旗鼓地往宿舍里搬东西。 “轻点行不行?” 李珊珊被吵得坐起来,头发乱得像鸟窝。 林诗雅停下动作,转过身来。 脸上挂着那种我见过无数次的优越笑容。 “不好意思啊,我刚从纽约回来。” “还没倒过时差呢。” 她故意压低声音。 但那种做作的语调听得我想吐。 “你们知道的,纽约和这里有十三个小时时差。” “我现在还是纽约时间,正好是下午两点。” “精神得很。” “三天能有什么时差?” 李珊珊直接怼了回去。 林诗雅的笑容僵了一下。 但很快恢复正常。 “珊珊,你不懂的。” “时差这种东西不是按天数算的。” “是按生物钟算的。” “我在纽约参加的是高强度的学术项目。” “每天都要跟着当地时间作息。” “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美东时间。” 她一边说着。 一边从行李箱里掏出各种东西。 动作故意放得很重。 护肤品瓶子撞击桌面的声音。 拉链拉开的刺啦声。 还有她那双高跟拖鞋踩在地板上的咔哒声。 我翻了个身,背对着她们。 希望能继续睡觉。 明天还有早课。 我可不想为了听她编故事而熬夜。 2 但林诗雅显然没打算让我们清静。 她开始收拾桌子。 故意把东西搬来搬去。 椅子拖拽声,抽屉开合声。 连喝水都要故意咕咚咕咚响个不停。 “诗雅,能不能小声点?” 我终于忍不住了。 “小月,我理解你们的辛苦,真的。” 林诗雅走到我床边。 居高临下地看着我。 “但是你们也要理解我啊。” “我现在是真的睡不着。” “这是生理反应,不是我能控制的。” “而且我刚从国外回来,身体还很虚弱。” “需要慢慢调节。” “那你自己调节,别影响我们睡觉。” 李珊珊毫不客气地说。 林诗雅脸色一变。 “你这话就不对了。” “我们是室友,应该互相体谅。” “我在纽约的时候。” “跟外国室友相处得特别融洽。” “大家都很国际化,很包容。” “不像国内有些人,格局太小。” 我彻底睡不着了。 翻来覆去躺了半个小时。 实在受不了,起身去厕所。 经过她桌子的时候。 我瞥了一眼她的电脑屏幕。 居然在刷抖音。 “在学习呢?”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在看纽约的城市规划视频。” “补充一些实地考察时没注意到的细节。” 她头也不回地说。 我看了看屏幕上的搞笑视频。 懒得跟她计较。 回到床上继续硬撑着想睡觉。 就在我刚有睡意的时候。 林诗雅又开始新的折腾。 她开始整理行李箱。 拉链声、塑料袋声、衣服摩擦声此起彼伏。 每隔几分钟。 她就会“无意中”撞到桌子或椅子。 发出咚咚的响声。 “诗雅,你能不能明天再整理?” 王晓晓小声请求。 “不行啊,我现在精神好。” “明天按纽约时间我就该困了。” 林诗雅理所当然地说。 “时差调节就是要跟着生物钟走。” “不能强求。” 折腾到快五点。 林诗雅终于消停了。 我们三个都是顶着黑眼圈起床的。 只有她看起来精神奕奕。 还在那里做瑜伽拉伸。 “哎呀,不好意思啊,影响你们休息了。” 林诗雅一边做着夸张的拉伸动作。 一边假惺惺地道歉。 “我真的是控制不了。” “时差这个东西太折磨人了。” 3 第二天中午。 我给林诗雅带了饭回来。 发现她正坐在床上刷手机。 看到我进来。 立刻放下手机做出刚醒的样子。 “谢谢小月,我刚醒。” “头还是晕晕的。” 她接过饭盒。 “哎,时差真是太难受了。” “感觉脑袋里有团浆糊。” 我本来想回到自己桌前学习。 她却开口。 “小月,你能不能陪我吃个饭?” “我一个人吃饭没胃口。” 虽然心里不太情愿。 但还是坐了下来。 结果她一边吃饭。 一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她的“纽约经历”。 “小月,你不知道纽约的节奏有多快。” “我们住的地方在曼哈顿中城。” “每天早上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帝国大厦。” 她做出一副回忆的表情。 “那种感觉真的很震撼。” “你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真的吗?住曼哈顿中城很贵吧?” 我随口问了一句。 “还好啦,我们那个项目包食宿的。” “而且你知道的,我家条件还可以。” “这点钱不算什么。” “主要是体验嘛。” 等她终于吃完饭。 我以为可以安静了。 结果她又开始实施她的“调节计划“。 “小月,你下午有课吗?” “没有,准备在宿舍学习。” “那太好了。” “你能不能陪我再聊聊?” “我现在特别需要有人陪着。” “一个人的话容易胡思乱想。” “时差就更难调了。” 我有些犹豫。 她立刻加了一句。 “而且我想跟你分享一些国外的学习经验。” “对你以后出国留学可能有帮助。”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 我彻底后悔了。 林诗雅开始了她的“人生导师”模式。 对我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小月,我觉得你平时太内向了。” “这样不行的。” “我在纽约观察过。” “成功的人都很外向,很会表达自己。” 她坐在我对面。 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 “还有穿衣搭配,你也要注意一下。” “你这样穿太学生气了。” “一点都不international。” “我在纽约的时候。” “每天都精心搭配。” “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说着。 她突然蹦出几句英语。 发音听起来怪怪的。 “You know, when I was in New York。I felt like I belong there。” 我的英语虽然不算特别好。 但也能听出她的发音有问题。 语法也很别扭。 “对了,还有一件事。” 她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我可能这几天都需要你们配合一下。” “我的作息时间。” “时差调节因人而异。” “有些人需要几周甚至一个月。” “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她从桌子上拿出一张纸。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我做了个时间表。” “标注了我可能的作息规律。”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尽量配合。” 我接过纸一看,差点气笑了。 上面详细标注了每个时间段她的“时差状态”。 要求我们在不同时间段配合她的需求。 4 当天晚上。 我把林诗雅的“时差配合方案”转达给李珊珊和王晓晓。 李珊珊看完那张纸。 直接把它扔在了桌上。 “她疯了吧?” “凭什么我们要按照她的时间安排生活?” “珊珊,别这么说。” “诗雅确实刚回国。” “身体可能还没适应。” “我们稍微配合一下也没关系。” 王晓晓赶紧打圆场。 “配合什么?” “她去了三天,要我们配合一个月?” “这是什么道理?” 正说着。 林诗雅从厕所里出来了。 她显然听到了我们的对话。 脸色有些难看。 “珊珊,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 “但是时差这个问题真的不是我能控制的。” “我也不想影响大家。” “但这是生理反应。” “生理反应?” “三天的生理反应需要一个月恢复?” 李珊珊冷笑。 “你不懂就别瞎说。” “时差不是按天数算的,是按强度算的。” “我在纽约参加的是高强度学术项目。” “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压力极大。” “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时差反应。” “当然比一般的旅游更严重。” 王晓晓想了想,点点头。 “这样也行。” “但是有几个时间段是绝对不能有噪音的。” “比如中午12点到2点。” “那是我最困的时候。” “可以。” 王晓晓答应了。 “还有,晚上10点以后。” “如果我睡不着需要活动一下。” “希望你们能理解。” “什么叫活动一下?” 李珊珊警觉地问。 “就是可能会看看书。” “听听音乐,或者收拾一下东西。” “我会尽量小声的。” 李珊珊还想说什么。 王晓晓赶紧阻止了她。 我也觉得这个妥协还算合理。 就点头同意了。 以为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