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愁的头发都白了,不解的问苏长风。 “吃的,不就在眼前?” 苏长风指着眼前大片绿油油的红薯地,不禁有些出神。 盛暑将尽,意味着苏长风来到大唐将满一年了。 他原本是一名农科站的研究员,骑自行车去村里的时候摔了一跤,再醒来就发现自己来到了大唐贞观年间。 好在苏长风也不是一无所有,除了长安城外的一百二十亩田地,他车上拉的一些种子和红薯苗也跟着一起来到了大唐。 这些种子和红薯苗,原本是苏长风带去村里给农户的。 足足种了一百亩地的红薯苗,另外二十亩地,苏长风便种下了一些辣椒和蔬菜,前些日子已经收获了一批。 如今红薯也到了该挖出来的时候。 “去,抱些柴火过来,顺便再看看熬制的羊油怎么样了,按照我上次的做的,把辣椒等佐料加进去......把我的泡菜坛子也搬来。” 于是,炎炎夏日的树荫下,苏长风燃起火堆,从地里掏了几个红薯出来,埋入燃灰中。 “虽然没有化肥,但红薯的个头还行,预计一亩能收个三千来斤。” 论种地,苏长风是专业的。 他背包里都是高产红薯,以前村里的农户在苏长风的指导下,亩产最少都有八千斤。 如今的大唐肥料短缺,今年又遇到大旱,亩产不免受到影响。 但在苏长风精心的耕种下,也足以秋天大丰收。 吃一口泡菜辣椒,爽! “快闪开!” 就在苏长风美滋滋之时,一匹雪白的骏马直冲过来,清脆的声音带着急促。 苏长风盯着马背上的少女,一动没动。 身骑白马,天生丽质,十足的美女。 砰! 少女纵马越过了火堆,直接冲进了红薯地,差点摔了个狗啃泥。 “姑娘,你没事吧?” 苏长风好心上前询问。 少女却美目一瞪,“大热天的,你为何在路边生火?惊扰了马匹,害我差点摔倒!” “小娘子,卿本佳人,奈何血口喷人?” 苏长风本来看她是个小美女,想对她温柔一点,现在顿时没了兴致。 “我在自家地里生一堆火怎么了?分明是你自个儿骑术不精,放着大路不走,冲进了我的红薯地!” “我没让你赔红薯,你还反咬一口,怪起我来了?” “你竟敢说我骑术不精!” 少女扬起马鞭,就要给苏长风一鞭子,又突然目光一转,微微一笑,“哼哼,你刚才说这是你的地?” “不错,你踩坏了我种的红薯,得赔!” 苏长风也不客气,小娘子笑起来更美了,挺好! 咱今天就叫她见识一下美女与野兽! 少女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嫩白小手在红润的小嘴前做了一喇叭状,冲着大路喊道,“阿耶,快来!这块地的主人在这边,我找到他啦!” 咦? 找我做什么? 苏长风寻思他种的辣椒和各种蔬菜,从没出售过,红薯这也才挖出来头几个,这么快就有人要买? 只见一行五名男子,打马而来,似是富商打扮。 苏长风却看出了不妥。 一行人领头的男子眉宇间颇有英气,一看就是果决之人。 还有孔武有力的大汉,一个面似黑炭,身似铁塔,一个略微发福,貌似憨厚,双目却炯炯有神。 剩余两人,似乎更像富商了些,却又多出点什么。 “这位小郎君,你是这片地的主人?” 领头男子下马后,也不多言,直接问道。 苏长风眼力不错,来者确实并非富商,而是大唐天子李世民! 今年关中大旱,李世民心忧百姓,找来长孙无忌和魏征,商议如何应对将要出现的粮荒,最后更是带着两人微服出访,亲自来到民间探查灾情。 至于那两个大汉,自然是尉迟恭和程咬金,护卫安全。 出宫之时正巧被长乐公主李丽质碰见,便吵着跟了过来。 一路上,见到遍地庄稼枯死,今年秋收,至少减产七成以上! 几人心情沉重的往前走,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地。 放眼望去,全是一种从未见过的藤蔓。 “是我的地,一百亩。” 苏长风略微一抱拳,算是打过了招呼。 “此处田地,应种粮食,为何种满绿藤?” 长孙无忌奇道,也带又几份质问。 “即便遭遇大旱,禾苗枯死者十之八九,总还能有点收成,你种植绿藤,难道想要卖给富家大户做绿植装饰?” 朝廷对土地的用途做了规划,分给农户的田地也不许荒废,该种粮食的,必须种粮食,不允许擅自更改用途。 违反者轻则罚钱,重则没收田地。 “这位老爷,您可别信口开河乱讲话,我种的就是粮食!” 苏长风当然也知道大唐的律法,“红薯和稻谷小麦一样,都能填饱肚子。” “原来此物叫做红薯,在大旱之年依旧青绿,一百亩中几乎没看到有枯萎的,实在难得!” 李世民略微点头,估摸了一下, “一亩地能收获两百斤吧,若真能供人食用,倒真是个好东西。” 众人都不认识红薯,也没听说过,只当是某种野菜。 “非也!” 长孙无忌却连连摇头,“五谷之类,水气不多,晒干后一斤足以供成年男子食用一天。此红薯看似茂盛,晾晒之后两百斤能剩下二十斤不到,实在不应大量种植。” “阿耶,我觉得也是!这些藤蔓就是野菜,哪有在地里种野菜的?我猜他根本就没种地,野菜是自己长出来的!” “而且这个人有些不正常,盛暑之时,他在路边生这么一大个火堆,可疑的很!” 李丽质也在一旁说到,还骄傲的冲苏长风扬了扬下巴,一副走着瞧的样子。 “唉!” 李世民又望了一眼那百亩绿油油的红薯地,叹气道,“今年的光景,即便种下稻米粟麦,如今又能剩下几颗?罢了!” 又冲苏长风抱一抱拳,“小兄弟,你这红薯种的挺好,不过应当遵守大唐律法,明年莫要再种,以免被官府收走了田地。” “我也没说亩产两百斤啊。” 不对劲! 这几人指不定和官府有些关系,来得正好! 苏长风扒拉了下火堆。 “敢问寻常年景,稻米亩产几何,小麦亩产几何?” “稻米亩产一百五十斤左右,小麦略低,仅有百斤。” 李世民心系民生,自是脱口而出。 但苏长风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让李世民一口气没喘上来。 “我种的红薯,今年遭遇大旱,长得差了点,亩产三千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