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先生,你怎么也对古董感兴趣?难道你也接触过这行?” “不,不,这可是富贵人家的生意,我哪有这个实力。” 明昊尴尬得不停的搓着双手。 “其实干这一行风险也很大,一个走眼就会让你一夜返贫,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说完话,萧玉雅幽幽的表情似乎在回忆着曾经的过去。 “有这么严重吗?看来做什么都不容易啊。” “是的,所以我爷爷经常说,还是做一些古董鉴定比较稳妥,要想一直不走眼,除非你有一双透视眼!” 提起古董生意,萧玉雅一脸认真的样子。 透视眼,我不就是刚刚拥有了嘛,明昊心中一阵窃喜。 压制住内心的波澜,明昊淡淡的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出于好奇,想见识一下。” “是吗,那好,我身上刚好带回一个客户的铜针,让你见识见识。” 萧玉雅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的打开。 看着她手上的铜针,明昊脑海就浮现出一排关于铜针的信息: 品名:针灸铜针 产地:翰林医馆 年代:北宋仁宗五年 重量:10克/根 正宗的国宝级文物! “这个应该会很值钱吧。”明昊不动声色的问道。 “如果是正品,价格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萧玉雅边说边伸出如葱般的食指。 “一万?” “在万字前面加个百。” “不会吧,就这么几根针,有这么值钱吗?” 虽然知道是正品,但对价格这一说,明昊还是未敢苟同。 “当然,前提必须是正品。”萧玉雅肯定的说道。 “哦,原来古董这么值钱啊,要不我们去附近的北滨地摊市场逛逛,那里好像也有卖古钱币,字画什么的。” 明昊自然而然的想去利用自己的透视眼捡漏。 “好啊,我也好久没有去逛过了,反正离下一趟车的时间还早呢。”萧玉雅欣然接受了明昊的提议。 搭上公交车,几分钟就到了北滨地摊市场。 “先生,这是历代的各式银币,很有收藏价值的,你看上哪块我开个价,合适就带走。” 中年摊主见明昊一直在他的摊前转悠,满脸堆笑的介绍开来。 “先看看吧,你忙你的。” 萧玉雅看着这些全是仿制的工艺品,没有丝毫兴趣。 “玉雅,如果是真的古银币价格怎么样?” “如果是有一定历史传承的,价格不会低于我刚刚给你看的,不过,在这里是不可能有的。” 明昊笑了笑,不置可否,并开始仔细的逐一翻看一大堆银币。 突然,一块外型不怎么起眼的银币吸引了他,凝神一看,脑海就浮现出一排关于银币的信息: 品名:朱提银 产地:长安 年代:王莽二年 重量:30克 正宗的国宝级文物! 果然是真家伙,明昊不露声色的叫道: “老板,这个银币怎么卖?” “来了,来了...” 听到叫声,中年摊主马上迎了上来,接过明昊手上的银币看了看,一本正经的说道: “先生, 你确实是个行家啊,这个是三国时期袁绍的袁氏银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口价一千元,你看怎么样?” 明昊故作惊讶的说:“袁绍又没有称帝,那来的袁氏银币,再说三国时期好像并没有流通银币啊。” 摊主见编故事忽悠不成,又换了个说法。 “对啊,你说的是教科书里的记载,一般有收藏价值的东西都是历史遗漏的,你没听说过那里那里发掘出来的都是国宝吗?” “具体我也不懂,我就是看着这个外型有点特别,想买回去送给我爷爷。” 明昊干脆来个扮猪吃老虎。 “行,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给你打五折,够意思了吧。” 中年摊主见明昊有意向购买,就自动掉价,毕竟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些银币大多数是他几十块钱仿造出来的,根本就不存在真品。 “我口袋里只有300元,如果可以的话,我就买回去。” “行,行,今天还没有开张,就按收购价给你吧,也算是交个朋友。” 钱货两清,双方都是笑容满面。 离开了摊位,明昊拿出了银币给萧玉雅看。 “玉雅,你看这个银币如果是真的,价格是不是很高啊。” “当然,至少是以万为单位的,不过这里肯定没有正在品,你就别想......” 萧玉雅接过银币,刚想说你就别想捡漏了,‘捡漏’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就被手上的银币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那,这个银币竟然竟然是真的! “玉雅,你怎么了?” 明昊怔怔的看着她,虽然知道她一定会惊讶,但没想到会如此强烈。 缓过神来的萧玉雅悄悄的告诉明昊:“明先生,恭喜你,这块银币是真的,按我的判断价值至少有百万。” “真的吗?你...不会是拿我寻开心的吧。” 这一回是明昊激动得差点尖叫起来,简直就是用低廉的白菜价淘到了真品,一夜暴富。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还是带回家让我的爷爷鉴定一下,不知明先生意下如何?” “没问题,反正我这次也要去省城的,那就先谢谢你了。” 明昊欣然接受她的建议。 走出北滨地摊市场,萧玉雅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中午12点了。 为了赶时间,萧玉雅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去滨城火车站。” “好嘞,两位坐好了。” 上了出租车,看着还沉醉在兴奋状态的明昊,萧玉雅轻轻的问道: “明先生,要不你退掉手上的硬座票,等会我购买两张商务座,也好一起聊天,你看行吗?” “好吧,我也有很多东西想请教你呢。” “OK,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火车的餐厅里,她们开心的聊遍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还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 萧玉雅平易近人,毫无富家子弟的浮夸性格,让明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出了火车站,相互握手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