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一那年,室友趁我手机充电,偷用短信验证登录打车软件。 三年打了184次专车,消费七万余元。 他把我APP的通知权限关了,以为我毫不知情。 直到大四迎新晚会那天,我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把他三年来的打车记录和消费清单投影在大屏幕上。 他慌了,青筋暴起,眼眶泛红地说我们是好兄弟。 我笑了,反手拨通了报警电话,并亮出了我的研究论文: 《论电子支付盗窃案的证据链构建与法律适用——以184次真实行程为例》 “兄弟?别闹,你只是我的论文素材。” ...... 迎新晚会,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张明站在我身边,同样作为主持人。 “为欢迎新生,我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关于’信任’与’背叛’的案例分析。” 我将笔记本电脑接入投影设备,白色幕布瞬间亮起。 白龙马打车APP的界面出现在屏幕上。 第一条记录跳了出来:三年前,深夜11点47分,一辆奔驰S级,从粤西政法大学南门到城中心的如家快捷酒店。 张明看到信息,拿着话筒的手指发白。 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屏幕滚动,184条行程记录逐一展现。 全是豪车,奔驰、宝马、奥迪,目的地遍布全城的小吃店、廉价酒店、夜店、KTV。 每一条都标注着详细的时间、地点、车型、费用。 台下的声音越来越大,有人在小声讨论,更多人瞪大眼睛盯着大屏幕。 张明身体开始微微颤抖。“林卫,你在干什么?” 他压低声音,试图阻止我。 我没理他,继续操作电脑。 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最终定格在一个鲜红的数字上:消费总计78,888元。 紧接着,张明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中央,学生证照片。 下方是他的个人资料:姓名、学号、班级、宿舍号。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我身边的张明身上。 他脸色惨白,身体摇摇欲坠,差点拿不住话筒。 “这些行程,都由我的账号支付。而我,非假期期间从没离开过这座学校。” 台下炸了锅。 “什么意思?” “他用了别人的账号?” “这是盗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