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潇攥着刚领到的月俸银,指尖被棱角硌得生疼。 街面上的青石板被日头晒得滚烫,却抵不过满城的寒意——太子朱标薨了。 消息是三日前从东宫传出来的,像块巨石砸进煮沸的油锅里。 起初谁都不肯信,那位温厚如春日暖阳的太子,怎么会突然没了? 可当吏部的告哀文书贴满大街小巷,连皇城根下卖糖画的老汉都摘下了幌子。 众人不得不承认,天塌了一块。 楚潇缩在吏部考功司的角落里,听着同僚们窃窃私语。 有人说太子是积劳成疾。 有人暗指东宫藏着阴谋。 还有人偷瞄着宫墙方向,声音压得更低:“听说陛下三日未曾上朝,御书房的琉璃盏碎了一地......” 楚潇捏紧了袖中的空白纸卷,颇为无奈。 半个月前,他还在2025年的大学办公室里。 结果突发心肌梗塞,一命呜呼。 他再次睁开双眼时,已经穿越到了大明洪武朝代。 但让他无语的是,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 好在本身是历史老师,对明史很有研究。 想着凭借后世记忆混个衣食无忧,没想刚站稳脚跟就撞上这等惊天变故。 朱标之死。 这可是明史里绕不过去的坎,是洪武朝由宽转厉的分水岭。 今早路过金水桥,撞见锦衣卫的缇骑,押着个老太监往诏狱去。 听旁边的侍卫低声议论,是那太监在御膳房哭嚎——太子爷走了,这天下怕是要变天了。 结果被朱元璋身边的随堂太监听见了。 楚潇太清楚那位布衣天子的性子了。 雄猜之主,恩威难测。 接下来的日子也不出他所料。 朱标的死,让洪武朝发生了极大改变。 他所学的那些历史知识,在当下这个环境里,起不到多少作用。 能平平安安的活着,已经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就这样,五年时光倏忽而过。 洪武三十年夏。 南京城的蝉鸣依旧聒噪。 只是比起五年前,少了几分凄厉,多了几分沉闷。 楚潇站在奉天殿的角落里,困意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 他穿着崭新的九品御史官服,尽量让自己的站姿看起来挺拔些。 可眼皮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早朝。 昨日他还在都察院的小吏房里整理卷宗。 因为表现尚可,被破格提拔为御史。 这才有了今日站在奉天殿的资格。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一跃成为能参与早朝的御史。 这在旁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幸运。 但只有楚潇自己知道,这五年他过得有多煎熬。 朱标死后,朱元璋的性情越发难以捉摸。 洪武朝的气氛一日比一日凝重。 官员们走路都要踮着脚,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龙鳞。 楚潇亲眼见过工部的一个主事,就因为在奏对时提到太子旧部四个字。 被朱元璋当场喝令拖下去廷杖,至今还躺在家里养伤。 在他昏昏欲睡之际,殿上响起了朱元璋洪亮的声音。 “这次科举考试完成得非常不错。” “咱十分满意。” “新科进士已经全部放榜。” “吏部这边以最快速度给他们安排好官职。” “还有没有事禀报?没有就退朝了!” 楚潇下意识的抬头望去。 只见朱元璋脸上挂着难得的笑容,心情似乎格外舒畅。 其身边的皇太孙朱允炆,也跟着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楚潇心里咯噔一下,忽然想起了什么,目光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见无人上前禀报,贴身太监朗声大喊:“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整齐下跪。 朱元璋脸上依旧挂着笑容,起身走向后殿。 皇太孙朱允炆迅速跟上。 文武百官看见祖孙二人身影消失,这才陆续离开。 楚潇被裹挟在其中,慢慢朝着殿外走去。 阳光透过奉天殿的朱漆大门洒进来,落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但他心里充满了不安。 因为,这一年发生了非常著名的南北榜事件。 朱元璋为此依旧大发雷霆,朝野震动。 就在楚潇思考怎么避免卷入此事时,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系统开放日记功能。” “你只需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日常生活等等,便可获得丰富奖励。” 楚潇愣住了。 系统? 日记功能? 他穿越了五年,这金手指竟然才到账?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凭空出现在他手中。 他下意识的攥紧,心跳不由得加快。 系统金手指,真的晚来了五年! 楚潇低头看着手中的笔记本,深吸一口气,加快脚步跟上散朝的人群。 不管这系统是怎么回事,先离开这是非之地再说。 回到都察院,楚潇开始研究系统日记功能。 身为穿越者,理解起来并不难,只需写日记记录日常即可。 楚潇没有耽误,提笔把今日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 主要是有关朝会和科举相关的一些看法。 写完最后一个字,楚潇合上笔记本。 系统提示音,不出意外的响起。 “恭喜宿主,完成今日日记,奖励银票一百两。” 一百两银票在洪武当下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差不多相当于2025年的好几万。 看着眼前多出的一百两银票,楚潇非常高兴,憋屈了五年,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 御书房。 朱元璋和朱允炆正在这里商谈。 “那个新科状元黄庚,一看就是能诗善文之人。” “我已经把他钦点为东宫侍读兼翰林学士。” “以后你得跟着他多学习学习。” 朱元璋说道。 太子朱标以前在世时,朱元璋对朱允炆等孙辈的教育便十分重视。 如今朱标去世,朱允炆成了大明的接班人。 对朱允炆的教育,朱元璋更加看重。 他几十年的帝王经验,恨不得全部传授给朱允炆。 “皇爷爷,孙儿谨记圣命。” “黄状元那里我会认真跟着学习。” “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孙儿先行告退。” “杜师傅这会应该在等着我,今天要学史学。” “皇爷爷,你多注意身体。” 朱允炆躬身道。 “嗯,只要你好好学,我就放心了。” 朱元璋点点头。 随后,朱允炆离开御书房,剩下朱元璋一人。 由于他岁数不小,每天起早贪黑工作,身体也有些难以承受。 趁当下没有奏折送来,打算闭目修养一会。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彻在他耳边。 “楚氏日记呈送。” 朱元璋一愣。 谁在耳边说话? 竟然如此大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