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之后,家里的一切都变了样。 起初只是柴米油盐要分摊,后来连水电费、物业费也要算得清清楚楚。 老刘甚至买了个专门的记账本,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一笔开支。 日子就这么被老刘的记账本切割成了一块块碎片。 那天他坐在餐桌前,捧着一个崭新的红皮记账本,一笔一画地记着: "八月份,电费89.5元,水费45.2元,煤气费..." 他认真地翻着账本说:"上个月的电费怎么这么高?你看,比前个月多了二十多块钱。" 他皱着眉头,一脸严肃,仿佛在查什么账目错误。 "可能是天热,开空调多了吧。"我随口应答,心里泛着一阵阵苦涩。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他还会心疼我说:"天这么热,你多开会空调。" 现在,他却仿佛变了一个人般,掏出计算器按得啪啪响: "那这部分是两个人的,要平摊,一人十块五毛七。" 听着他一板一眼的语气,我突然觉得很可笑,却又笑不出来。 这个家,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笔笔需要算清的账目? 周末去超市购物,更是成了我最难熬的时刻。 以前共同的购物活动变成了各买各的,连超市推车都推两辆。 老刘的购物车里总是堆满了他爱吃的零食和水果,特别是那种五六十块一斤的提子。 以前都是我偷偷给他买的,现在他自己买了,却连让我尝一口的意思都没有。 而我的推车里只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最便宜的洗衣液,打折的卫生纸,还有一些便宜的蔬菜。 曾经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现在只剩下了价格标签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收银台前的场景更是让人心酸。 "阿姨,要分开结账吗?"年轻的收银员问。 她的眼神里带着疑惑,大概在想,这对老夫妻怎么连购物都要分得这么清楚? "对,分开。"老刘抢着回答,理直气壮的样子让我心里一阵刺痛。 我低着头整理购物袋,不敢看收银员诧异的眼神,生怕从她眼里看到半点同情。 每次买菜回来,我都要把小票给他看。 他会戴着老花镜,仔细核对每一项支出,然后把属于他的那份钱给我。 有一天下着雨,我淋得半湿,手里还提着沉甸甸的菜。 他却坐在沙发上,对着小票算钱:"这个青菜是不是买贵了?隔壁菜市场好像便宜点。" 我看着窗外的雨,想起了那年他下岗时的场景。 那时我二话不说把积蓄都拿出来,支持他做小生意。 记得他拿着我的存折,眼里含着泪说:"有你真好,咱们一起打拼。" 可现在,他怎么连买菜都要精打细算? 那个说要和我一起经营这个家的男人,怎么变成了每天盯着票据算钱的会计? "你说话啊,这青菜到底是不是贵了?"他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我看着他,突然说:"是啊,贵了。下次你自己去买吧,省得我又买贵了,让你心疼钱。" 他愣了一下,讪讪地放下了计算器,但第二天,我发现他真的自己去买菜了。 那一刻,我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