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您已经在此跪足三日了,您要供奉的长明灯已全部点亮。” “多谢主持。” 时未凝垂眸,她的膝盖早已失去知觉,青石地板的寒气渗入骨髓,却比不上心中的凉意。 面前一百盏长明灯依次排开,每一盏都是她亲手点燃。 烛泪顺着灯座凝成蜡珠,在青砖上堆出小小的琥珀。 时未凝数着膝下蔓延的凉意,恍惚看见十四岁那年上元夜。 宋闻洲挤过熙攘的人群,鬓角沾着冰糖葫芦的糖霜,硬是将一盏兔子灯塞进她怀里。 “未凝,这灯能照见心尖上的人。” 那时她羞得将灯抛给丫鬟,却在深夜里悄悄提去后花园,看灯影在太湖石上投出歪歪扭扭的光斑。 老和尚双手合十,白眉下的眼睛流露出悲悯。 “一百盏长明灯,可保一人百岁无忧,施主如此诚心,佛祖必会保佑。” 老住持的声音惊散回忆。 时未凝将最后一盏灯芯拨亮,火苗忽地窜起半寸高,映得供桌上的《妙法莲华经》金字发烫。 她望着跳动的烛火,唇角微扬,却不是在笑。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缓缓起身,双腿因久跪而麻木不堪,身子晃了晃才站稳。 青丝如瀑垂落肩头,发间只簪了一支素银簪子。 那是宋闻洲去年送她的生辰礼。 “多谢大师。”她的声音很轻,“这些灯,就当是我送给他的离别礼吧。” 走出大殿时,初夏的阳光刺得她眯起眼。 她来时还是阴雨绵绵,如今却已是碧空如洗。 时未凝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半月前。 那日宋闻洲兴冲冲地闯进她家后院,连通报都等不及。 她正在练剑,见他来了慌忙将剑藏在身后,用帕子擦拭额角的汗珠。 宋闻洲说过,他喜欢温婉贤淑的女子。 “未凝!我遇见一个人!”宋闻洲的眼睛亮得惊人,那是她从未见过的神采,“她救了我的命!” 时未凝的心猛地一沉,却还是强撑着笑容:“哦?怎么回事?” “今日在街上,我的马突然受惊,差点撞上石柱,是她飞身而来,一剑斩断马缰,救了我!” 宋闻洲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她叫夏黎,是个女侠客,这江湖儿女果然与寻常女子不同,她……” 宋闻洲好似意识到了什么,他说话时袖口飘来陌生的熏香,混着夏黎佩剑上的铁锈味,将时未凝亲手绣的香囊衬得寡淡。 时未凝看着宋闻洲眼中毫不掩饰的爱慕,心如刀割。 “她怎样?”时未凝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她……自由如风,洒脱不羁。”宋闻洲有些不好意思,“未凝,我想我是爱上她了。” 那一刻,时未凝仿佛听见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 是她的心吗?还是她多年来的伪装? “恭喜你,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 她想起自己十岁那年第一次见到宋闻洲。 少年锦衣白马,在春日里朝她伸出手:“你就是时将军的女儿吗?我是宋闻洲,以后我保护你!” 她当时嗤之以鼻:“谁要你保护?我能打十个你这样的!” 可后来,她怎么就忘了呢? ...... 山风吹拂,带走了回忆。 时未凝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下石阶。 膝盖还在隐隐作痛,她却走得笔直。 这才是她本来的样子,将门虎女,何须为谁折腰? “自古情之一字最是磨人。”身后传来老和尚的叹息。 时未凝没有回头。 回到将军府,父亲正在书房中等她。 书房里檀香混着墨汁的气息扑面而来。 时老将军年近五旬,鬓角已见霜白,但腰背挺直如松,目光锐利如鹰。 他望着女儿苍白的脸色,将茶盏推过去:“宋府的事,爹已派人去......” “女儿愿随父亲出征。” “你说什么?”时老将军颇有些意外。 窗外更夫梆子声传来,时老将军的指节叩响案几,“你可知此去黄沙万里,再不是京城的风花雪月?” 时未凝没有半刻犹豫,立即开口。 “女儿自然知道。” 时老将军还是有些忐忑:“不后悔?” “绝不后悔!” 小说《未是凝望已别离:+后续+结局》 第1章 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