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元子论道(4k) 见镇元子发话,众人不再推辞。 清风明月捧来玉盏琼杯,众师兄分食(饮)了人参果。 此事过后,众人对李修安心中多了些敬佩。 李修安虽根骨平平,这番胸襟气度却远胜常人,或许这正是他们的师父镇元子垂青他的地方。 李修安服了草还丹,整个人仿若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仿佛又回到了最年轻、活力满满的时候。 李修安暗叹此物不愧“万寿草还丹”之名,这般造化玄奇,也愈发坚定了他求索长生大道的决心。 待众人散去,镇元子独留李修安问话:“徒儿,为师且问你,六载寒暑,除育种、洒扫、耕作,经书可曾熟读?” “禀师父,徒儿自入观六年以来,起早贪黑,读书不敢有一日懈怠,其中,熟读道经典籍二百余册,烂熟于心者百二十卷。” “好,为师且考你一考。” …… 镇元子接连出了九道题,李修安均对答如流,镇元子频频颔首,颇为满意。 “看来这六年来,你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不错,俗语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望你以后,继续勤学苦练,不可心猿意马,怠慢荒废。” “是,师父,徒儿定当谨记在心。” 镇元子又继续道:“所谓勤学苦练,如若光有勤学没有苦练,就好比那纸上谈兵、海里捞月,终究不过是泛泛其谈之辈。” “徒儿,你既已入我门下,你今要从我这学些什么道?” 听到这话,李修安内心再起波澜。 他暗自深吸了口气,对着镇元子拜了一拜,而后坚定道:“求师父传我长生大道!” 听闻此言,镇元子并不意外,但还是轻叹了口气。 “徒儿啊,你追求长生的那颗炙热之心,为师早已知晓,非为师不愿教你那长生之道,而是这其中的种种玄机,望你知晓。” 李修安再拜:“徒儿愿闻其详。” 镇元子点头:“且听为师慢慢道来,自古玄门修行大道有内外两途,是为外丹与内丹也。” “外丹,炼丹服丹之术也。内丹,将身作炉鼎,以修炼体内精、气、神,谓可使凝结成丹,故内外有相同之理。” “内外丹两途并无高下之分,两类修至大成,皆可长生。但这外丹之道,尤为讲究,非三元合一、玄关一窍者不可大成,故不适合徒儿你。” “既如此,还求师父传我内丹长生之道。” 镇元子又是微微摇头:“只怕也非等闲易事,这内丹长生之道,又有两径,一为非常之道,此道虽能速成,但因其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故非常人所能触及,否则即便费尽心血侥幸丹成,也会有那三灾利害,叫你灰飞烟灭。” 李修安认真聆听,听到这里忍不住道:“可我听说这世上有能躲那三灾的法子。” 镇元子一愣:“哦?你从何处听说?” “我是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 镇元子点头:“不错,这世上确有能躲三灾的法子,名为天罡地煞之术,且不说习得这天罡地煞之术,需法性通天,根源坚固如山,就算你真的机缘巧合习会了,却也未必就一定能躲过那三灾。” “就说那三灾之一的天雷,此雷非一般之雷,乃天劫大道之雷,需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否则就算你天罡地煞之术修至出神入化,那天劫雷霆之力已然出现时,也是无法躲过,就此灰飞烟灭。” 听闻这些话,李修安陷入了沉思。 但想了想,似乎明白了师父的这番话。 “师父的意思是这天罡与地煞之术只是躲三灾的一种手段,但还需修炼之人见性明心,在天雷到来之前,预先有所感知警备,否则还是无法躲避这天劫之雷,这就好比,精通游泳之人,会游泳只是你能下水的一个条件,但并不代表你不会被水淹死,要想避免悲剧,还需你有足够的危险预警意识,否则还是不要轻易下水为妙。” 镇元子赞善的摸了摸胡须:“孺子可教也!” 这么一想,李修安似乎明白了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用心了。 孙悟空在师兄们面前卖弄法术的时候,菩提见了,格外的生气,要赶他出门。 非菩提小气,而是非常之道只能教非常之人。 菩提祖师卧榻自吟的那段话:“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此说来,此路于我而言,同样也是行不通。 李修安固然失望,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下来,并没有灰心丧气。 于是又厚着脸皮问道:“师父,这最后一条长生之路又当如何?不知徒儿是否有机会?” 镇元子道:“此法名为性命双修之法,想有所成,好似那水中生火,火中有水,水火交融共存,只怕亦是难咦!” 李修安听的仔细,注意到师父只是说难,并没说不能练、练不成。 “师父,我还是坚信那句话,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无论多么艰苦困难,我也绝不退缩,也绝无半句怨言,我相信,只要方向没错,漫漫大道,路始终就在脚下。” “求师父教我性命双修之法!” “好,说得好,如你这颗道心始终坚定如山,成就大道也并非全无可能。” “你且上前,我传你《九转内丹修炼口诀》,你需牢记在心,勤加练习,不可中途荒废。” 李修安激动点头,走上前去。 “多谢师父。” 镇元子曰: “一转之功似宝珠,山河宇宙透灵躯。 红莲叶下藏丹穴,赤水流通九候珠。 二转阳成始结阴,心光肾液合丁王。 神珠奔电归东海,时迸灵光照紫金。 三转行阳入左宫,玄珠胎色渐鲜红。 神明育火分形象,天籁时催造化功。 四转行阴入右关,圣胎灵运发朱颜。 圆光满室神无碍,鼓乐嬉游去复还。 五转阴阳造化成,婴儿盈尺弄阳精。 寐游四海寤知所,去住无为信步行。 六转丹田弄月华,变胎魂魄影潜赊。 阳砂换骨阴消肉,换尽真如玉不瑕。 七转身飞四体轻,灵光闭息满丹城。 千朝却粒生成火,坤户施张浴海鲸。 八转还元地带垂,周行胎息养婴儿。 有时火发烧丹窟。深入寒泉弄赤龟。 九转逍遥道果全,三千功行作神仙。 金书玉简宣皇诏,足蹑祥云谒九天。 ”(注:摘自陈朴《九转金丹秘诀》又名《陈先生内丹诀》。) 镇元子传授完口诀,李修安心有所悟,但恐以后忘记,欲习惯拿纸笔记下来。 镇元子却摇头道:“道不可轻传,也不可轻易泄露,不可不可。” 于是随指一点,一道白光钻进了李修安的脑海中,李修安心灵福至,那口诀仿佛在他脑海中扎了根,断然也不会忘记。 李修安拜谢深恩。 …… 李修安出了大殿后,师兄们见到了他,纷纷称呼他青阳师弟,真诚与他道贺,李修安一一谢过。 晚上,吃饭时,李修安发现,虽然依旧是清茶淡饭,但菜肴比平时丰盛了许多。 明月笑道:“这是为了庆祝他们多了个小师弟。” 白天繁忙的山河师兄,也点头道:“青阳师弟,你虽然入门最晚,但以后不必过于拘谨,正如师父所说,道法分高低,门派弟子并无辈分高低之分,以后你若遇到修行或者其他方面的难处,尽可向我或其他师兄们求教。” 众人附和:“大师兄所言极是!” 李修安点头再次谢过,心中微感诧异。 没想到山河不但是他的师兄,还是所有人的大师兄,李修安此前倒是没有察觉。 如此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架子,实属难能可贵。 吃过晚饭,李修安在院子里踱步思忖。 镇元子一再告知李修安,他所走的这条长生大道,极为不易。 既要修性,又要修命,二者相辅相成。 九转内丹诀每进一转,难度倍增如登天梯。 另外修炼过程中,如果心猿意马,道心失衡,炼岔了气,不但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走火入魔。 可谓是修道如登山,一山还比一山高。 当然,镇元子也告诉过他,非一定要练到九转大成。 一般来说,炼至五转,丹田内结得金丹,便算的上入道。 炼至六转,金丹稳固,便算是道有所成。 炼至七转,脱胎换骨,身轻体轻,便称得上是大道有成。 到此,便具备了长生的条件,摸到了长生的门槛。 至于八转九转,镇元子没说。 李修安自己也没有好高骛远继续追问。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世,有些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一条路走的人越多,想脱颖而出,也愈发的困难。 但一旦真的站到了巅峰,那成就自然也非同小可。 李修安抬头看了一眼夜的天空。 天上月还是当年月,月下人已非当年心。 正当李修安心有所感时,清风明月来到庭院嬉戏打闹。 他们虽八九百岁,但心性依旧纯真率性。 看着二人,李修安忽想到此前师兄们说过的话。 李修安心想:“既然师兄们都是得道的真人,那最起码也都是六七转起步。由此可见,道虽玄,却绝非遥不可攀,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李修安在心中给自己打气。 随后,李修安又转念一想:“既然师兄们皆已得道,我何不向他们讨教些经验,以便日后少走些弯路。”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况且自己这也不算下问。 于是李修安来到清风明月身边,真心请教有关修炼方面的经验。 清风明月先是一愣,而后二人用手指戳自己的嘴角,努力回忆了起来。 “我那时候还小,才八岁,师父一眼就相中了我,说我性格率真、身正心明,好比一汪清泉,是个修行的好苗子!” “然后在爹娘的同意下,我就跟师父走了,从那时到现在陪伴师傅八百多年了。” “至于修行,十六岁那年,师傅传我非常大道时告诉过我,只要我习会了,躲过每五百年一次的三灾,便可长生。” “我用了三百年的时间便习会了……”明月认真回忆道。 一旁的清风也是点头:“我与明月经历差不多,不过我只用了二百九十年便悟透了师父传授的口诀。” 听到这话,明月满不服气的反驳:“你撒谎,我记得师傅说你用了三百一十年时间才习会的。” 清风也是立马辩解:“我比你大,怎么会骗你,是你记错了。” 二人忽的争吵了起来。 而李修安在听完后,心中大为震撼。 “原来他们两人跟自己不一样,走的是非常大道,如此说来他们二人不但根器极佳,心性悟性也远超常人,这,李修安真没看出来。” 李修安诧异的问道:“莫非你们二人修炼的是那《大品天仙诀》?” “《大品天仙诀》是什么?师傅传我们的是《一品地仙诀》。”清风明月二人停止争吵,疑惑的问道。 李修安瞬间反应了过来,这《大品天仙诀》是菩提祖师传授与孙悟空的,且不说镇元子大仙会不会,就算真的会,也不是谁都有孙悟空那种逆天的悟性,毕竟他是天生地养的灵明石猴。 “是我弄错了,这是我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没多想便脱口而出了。”李修安硬着头皮解释。 好在二人也没太在意,没有继续纠结这个话题。 “什么古籍古书,我看你是把话本上面的东西给记岔了吧?” “师兄说的对!”李修安连连点头。 “不知两位师兄又是怎么感知到那三灾,又是如何躲过它们的?”虽然这非常之道于他不合适,但他依旧好奇,毕竟西游记中可没具体详细阐述。 “怎么感知的,这我们说不出来,非要说的话,就好像你饿了所以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那般,那天雷到来之前,自然而然的就有所感应了。” “至于怎么躲的,天雷来时,我化作顽石沉入寒潭,清风变作金鱼藏身溪涧。” “原来如此。”李修安这下明了,师父说的没错,要躲这三灾之一的天雷,需见性明心,否则即使学会了变化之术依旧无法避免殒命的下场。 “二位师兄,见性明心,悟性又如此之高,青阳佩服!” 这倒不是李修安拍马屁,而是真心话。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如果真有的选,谁不想走捷径? 清风与明月这时罕见的,反谦虚了起来。 “我们这不算啥,师兄们个个都比我们强,他们比我得道所用的时间要短。” 李修安一愣:“你们的意思是,他们也都是修的非常大道?” 清风明月也是一脸疑惑:“难道师父传授与你的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