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成语的故事14篇

分类:成语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1243

有关出尔反尔成语的故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成语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尔反尔

  【注音】

  chū ěr fǎn ěr

  【基本释义】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近义词】

  食言而肥 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 三反四覆 口中雌黄 言之无信 言而无信 自食其言 反复不定

  【反义词】

  一言为定 言而有信 言出必行 始终如一 言行一致 说一不二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了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然而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孟子所说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接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人们根据这句话引申出了"出尔反尔"这个成语。

  出尔反尔成语的故事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故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官员,他善于弹奏古琴,深受国王赏识。一天,国王让他守卫边境,防止敌军入侵。官员答应下来后,在走出王宫的那一瞬间,一阵美妙的音乐传来,让他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看到美妙中的琴声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想再听一次,就在琴声听完后竟然让人代替他去守卫边境,自己则回宫弹奏琴曲。这次他的行为违背了诺言,破坏了国家的防线,事后道歉,但声誉受损,在人们中被称为“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是,这个成语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有启示。诺言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到一个人的信用、品格和声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社会关系还是商业等领域,诺言和承诺都应该被认真对待。如果我们信口开河、轻诺寡信,会严重损害我们的信用和声誉,在长远来看,将对我们自己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外,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不能轻易改变主意,因为这样做容易让人质疑我们的决定能力和责任感。如果我们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决定,那么我们将很难在事业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在做出承诺之前,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承担起责任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言而有信,真正实现我们的承诺和目标。

  总而言之,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故事告诉我们,诺言和承诺至关重要,它们是人格和责任感的体现。同时,我们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承诺,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决定,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和理想。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成语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