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分类:开学第一课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3309

【荐】《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9月1日晚,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这次是以“幸福”为主题。

  幸福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但也有人认为幸福是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实现。

  “幸福就在身边,光明就在前方。”也许你想不到,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竟出自一个10岁的盲童之口,这个盲童叫刘浩,她在妈妈的陪伴下,不仅实现了他的钢琴梦,还在多次大型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实,幸福不只是这些,在山西女孩孟佩杰眼中幸福就是奉献。

  8岁时的她就用自已娇小的身躯担起整个家的重担,在4000多个日夜里,她扛起了一副连成年人都不一定扛起的重担。她考上大学后为了方便照顾养母,竟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她说,她的幸福就是她的妈妈能健健康康的,每天开开心心的。

  这样一份真挚的感情,使我不禁泪流满面,以前我常觉得自己不幸福可和她比起来,我幸福多了,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在我看来幸福就像蒲公英,风一吹,就散到各个地方,但被吹散的蒲公英,会飞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再次传播……幸福也如此,一份传递成两份,两份传递成四份……一直传下去,直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有了它的影子为止……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9月1日晚,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央视一套放映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有一个主题,这期的主题就是“xx”。在三堂课中,每课分别围绕的主题是“xx”、“有梦就要坚持”和“有梦就能出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节“梦想就是动力”。

  在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迎来了中国第二位女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听她讲述了自己完成梦想登上太空的努力经历。接着,我们认识了“八一”跳伞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付丽娟。她和我们一般大,但她拥有一颗放飞梦想的心,并为它而努力着,坚持着。她不怕每天6—8小时艰苦训练,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跳伞员。我被她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而震撼。我自己也有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但是我并没有为这个梦想而付出多少努力,实现梦想并非一朝一日,要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付出,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就像王亚平阿姨和郎朗叔叔一样成为万众瞩目的人。下面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刘冬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精致的纸飞机,有往左右飞的,有能返回的,甚至还有永不掉落的。小朋友们还用纸飞机玩了一些有趣的游戏,个个都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纸飞机的游戏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给飞机动力才能让它飞得好,实现梦想也是一样的,它就像一架飞机只要给他无限的动力,就能飞得又高又远!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感受到了孝是多么重要。爸爸妈妈用自己的黄金时间来抚养我,来教育我。当我在一天天长大时,他们却在一天天老去。时间无情的溜走了,皱纹悄无声息的爬上了他们的脸上,青丝般的白发也替换了乌黑亮丽的黑发。他们用十几年的光阴养育我,所以我也会用有限的时间,来为父母表达出无限的孝道。

  不仅如此,我还感受到了“爱”是多么美好的字眼。爱,一定要及时表达出来,不能等待。当我看到秦勇叔叔的故事后,已经热泪盈眶了,也体会到一位父亲对子女的耐心与关怀。他一步一个脚印,教会了子女要学会照顾自己,关爱自己。再想想生活中家人、老师对我爱,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这时,我多么想采一缕温暖的阳光,划一叶轻盈的扁舟,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老师对我的关爱。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礼更是必不可少的。他将体现出一个人、一个国的民风和民风问题礼是立身之本,从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孟德斯鸠先生曾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喜悦。”由此可见,如果人人都礼貌,懂礼仪。那么,就可以创造出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学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吧!起点皆目横江,人生将更精彩!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9月1日开学,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感触很大。

  第一节课讲的是孝,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感恩,是扶助,还讲了个故事呢!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儿子,他骑着被改造的摩托车,带着他爸周游四方。去了陕西,山西......最后到北京。儿子说:“趁着父亲还能走,身体还有劲,就带着父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晚了,就做不了了,就会终生遗憾。孝可以是在放学后,高兴的亲切的叫一声”爸爸,妈妈,“孝可以是在吃饭的时候给父母亲夹菜吃。”

  第二节讲的是爱,“有一位爸爸教着一个有失调症的儿子,光是系鞋带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比如:我一个星期学会骑单车,记十几个英文单词,可那位儿子单单骑单车就用了几年,但他们并不放弃。那位爸爸放弃了舞台上闪耀的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做了一位陪伴儿子长大的普通爸爸。父母教会我们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爱是时间最美好的字眼。

  第三节讲的是礼,你知道升旗为什么要敬礼呢?是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怀着尊敬之情,所以要敬礼,容祖儿说:”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加倍对你好,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礼貌从小事做起,礼渗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第四节讲的是强,讲的是一群孤儿,练武术的故事,她们说:”我们虽然是孤儿,但我们并不孤独。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的收获很大,我知道了孝顺别人,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懂礼貌。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9.1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每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都不同,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

  公开课教室别致新颖,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32名来自各地的小学生将排排坐好,和台上的主持人“老师”互动,非常有趣。

  今年《开学第一课》内容主要是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彩的节目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郎朗老师和机器人的合奏。

  在《开学第一课》中,郎朗携带他的两位高徒亮相。着名钢琴家郎朗竟和一位来自意大利拥有53根手指的神秘来客一起现场合奏,让我们目瞪口呆!一位10岁,一位12岁。他们将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比拼钢琴弹奏,弹奏曲目是《野蜂飞舞》。

  这个意大利机器人名叫TEO。与人类不同,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文以载道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古典文化之美,许渊冲老人将诗词翻译成外语,使西方世界领略到中国诗词独特的魅力。他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作为理想和追求,让骄傲的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正是与作者之类的交流,阅读是一个最富有智慧的精灵。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你走到哪里,它就会跟到哪里,不离不弃。它永远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机器人真厉害,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制造更好的中国机器人。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九月一日晚上八点,我在电视上收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这期节目讲了许多小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伯渝老人讲的“中国梯”的故事。

  “中国梯”的故事讲的是中国第一代登珠峰的前辈们在珠峰8600米的高度上,遇到了30米的直壁,几个冲到最后的登山队员爬不上去了,所以,他们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搭成梯子往上爬,也就是搭人梯。因为他们穿的登山靴上有锋利的冰爪,所以不能穿着登山靴搭人梯。于是,他们果断地脱掉登山靴,只穿着棉袜踩在下面人的肩膀上。后来,他们为了不打滑,连棉袜都脱了。他们这么做,只为了将国旗送上珠峰。最后,他们成功地让国旗第一次飘扬在世界的最高处。

  其实,夏伯渝老人也登过珠峰。1975年,夏伯渝老人登珠峰的时候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丢失睡袋的队友而导致双小腿冻伤截肢。2014和2015年,夏伯渝老人登珠峰遭遇雪崩和地震,没有成功。2016年5月3日,夏伯渝老人再次登峰,在8750米的时候,却因遭遇暴风雪而撤退,距离珠峰顶只差94米了。经历了四次可怕的灾难,夏伯渝老人没有退缩,因为他一定要圆了他的珠峰梦。终于,在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老人成功登上了珠峰!看到这里,我为夏伯渝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到震撼,这种精神的背后是对祖国深切的热爱。看到他们在珠峰顶上插上了五星红旗,我真为中国和红旗而自豪。我相信我们中国的五星红旗会一直飘扬!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们永不放弃的精神,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将来接过五星红旗,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七侓长征是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他满怀战斗豪情所写下的!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讲述了红军当年的故事。

  主持人邀请了当年的红军通信员胡正先老先生给我们讲了他当年发生的故事:在祁连山的冰天雪地里,战士们48天没有见到一口粮食,也没有稻草编草鞋,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战士们依然挺了过来,走出了这座山。在当时的环境中,用电池很困难,战士们就用自己的土办法,给电池充电,让发电机运作。看到这里时,我不禁由衷的佩服这些红军们,当时的环境恶劣,科技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红军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聪明的头脑坚持了下来!

  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最小的红军贺捷生,在她18天的时候就跟着红军长征,在过澧水河的时候,敌人扔了几个炸弹,马受到了惊吓差点把马背上的摇篮里踢翻,这时,一位老红军把孩子抱给了妈妈,可是大部队已经走远了,妈妈就摸着黑跌跌撞撞的,这时,父亲找到了我们,从这一次事件以后,父亲为了“我”的安全,把“我”揣在他的衣兜里面,那时父亲带着部队去冲锋,他不知道他怀里的孩子已经被他甩掉了,“我”就重重的摔在了草地上,等敌人们都撤退了,父亲才发现孩子丢了,他急切的寻找,在找到“我”之后紧紧地抱住“我”。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战斗中,这个小婴儿活了下来,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堂课让我明白在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要向红军们一样,不退缩,不气馁,坚持下去。让我们向这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红军们致敬!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9月1日晚,吃过晚饭我就早早的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因为我每年都要收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当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医生们的大爱无疆。

  《开学第一课》里不仅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新冠肺炎病毒的常识和预防知识,节目还邀请了援鄂的医生、社区的防控人员以及中小学生的代表上台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他们为了让病人们早日康复没日没夜的守在病人身边直到累得趴倒在地上,还担心着病人们的安危。还有虽然自己身患渐冻症却以他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抵挡病情,托起希望的张定宇教授。是他们,选择了坚守,是他们,用生命同死神赛跑。才让许许多多的人看到了光明和胜利的希望。在节目里,还有一位大姐姐,虽然她得了肺炎在方舱医院隔离治疗,还是一直坚持在认真学习,最终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科技篇里我看到了遥远太空里为战疫行动保驾护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了它的高精度定位、精确标绘,才有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的“中国速度”。

  看到这里,我心里默默地在想:我为我的祖国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也为自己树立了目标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我要把我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开学啦,央视《开学第一课》在观众的期待中播出了,今年的主题为“少年强,中国强”。回头想一想,今年竟然是《开学第一课》播出的第十四个年头。

  人生当中能有多少个十四年?十四年,可以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长成青葱少年;十四年,可以让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逐渐成为成熟稳重的大人;十四年,也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凋零……十四年来,《开学第一课》都在开学的时候与全国的中小学生一起跨入新学年,开启新到的旅程,它每一次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又与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共同成长。

  《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能持续播出十四年年之久?这与家长和孩子们到的喜爱脱不了关系,但更主要到的原因是它能够带给学生们不同于课堂上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一年,我国正在沉浸于汶川大地震的悲伤当中,《开学第一课》告诉孩子们:人的起点是生命,生命诚可贵,要用知识守护生命。第二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背景之下,《开学第一课》为全国中小学生展示了一台爱的主题班会。第三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刚起步,《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意识到梦想在个人的人生中甚至在一个国家当中担当的责任。

  后来,它不仅让孩子们知道幸福是什么、美与爱是什么、英雄是什么、未来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时给家长和孩子们上了十四节人生大课。毋容置疑,这十四课所传授的知识是非常深刻的,至于如何消化这些知识,

  更需要父母带领孩子慢慢去品尝、去领会当中的意义,然后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想,其实这也是《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所在。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

  今天,我观看了革命电影“开学第一课”,我被这我们的共产党先烈深深震撼。80年前红军长征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题的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我们需要继承和私扬的,节目邀请了许多年迈的老红军和一些元帅、将军的子女们来给大家讲述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红军长征时跨过了14个省,爬过了20多座大山,越过了30条河流,走过了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共进行战役战斗600余次,官兵日行50公里以上,由此可见,红军的生活是多么困难呐,可是他们都一一克服了困难,赢得了胜利。胜利的得来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红军队伍的功劳。下面我要讲的就是红军队伍里其中一个人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将军贺炳炎,他被毛主席称为“唯一一位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张军在少年时被贺龙将军派去送信,在送信返回的途中看见了一小队溃败的敌人,于是他抓紧机会,躲到一颗树后面,等敌人到来的时候,将刀头对准了他们说:“缴枪不杀!!”于是他们都交出了枪,乖乖被俘虏了。就这样驾将军单枪匹马擒了47个敌人,之后有一次战役,他的胳膊被敌人击碎了,需要截肢。但当时既没有麻药,又没有医用器械,于是当时只好将贺将军绑在一块板上,用村民的锯子,用了两个多小时才锯完,这足足表现了一个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通过观看这次节目,我了解到我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我一定要学习它们,踏上我的长征之路。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

  在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梦想,他们都为他们各自的梦想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梦想就是动力,有梦想才有动力。在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在太空为我们授课的王亚平阿姨,也看到了13岁跳伞队员付丽娟的故事,她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蓝天梦,她们的成功告诉我们梦想如星辰,虽然遥远,但只要付出辛劳,总有一天能飞上蓝天。

  有梦想就要坚持,梦想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在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廖老师,对于梦想,她从没有放弃过,哪怕失去了双腿,她也忘记不了翩翩起舞的快乐。所以,她开始训练,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站起,最终,她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有梦想就能出彩。很多人都觉得追逐梦想的旅途是枯燥而毫无光彩的,因为还没有达到成功,所以不能让人看到我们成功后的光鲜。郑亚波是个严重自闭症的患儿,他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加油工,为了开发其智力,郑妈妈看视频自学钢琴,学了后再教给其儿子,十一年不间断。如今,曾经还不会说话的郑亚波已经能够自弹自唱了,并且上了普通小学六年级——这不正是梦想的奇迹,坚持的奇迹吗?

  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明白了,成功是由一个个梦想组成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不仅能够实现从前不敢想象的愿望,更能够证明我们的价值,能够让我们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梦想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

  今天我们开学啦!

  开学第一天的中午,我们看了一个电视:开学第一课。曹老师说,这个电视有好看,有益于我们在学生,所以,我很认真的再看这个。

  开学第一课的节目开始啦,这个电视一开始就很好看,我想后面的内容也不差吧!开始时,班长豆豆抱着小海宝登场了,她和主持人:王小丫姐姐站在一起。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世博梦。首先当然要问问大家的梦想啦!班长豆豆的梦想是到月球上,跟月球说说话。开学第一课当然不是一直聊天,后面还有好看的表演呢!我觉得搭建长城蛮好玩的,许多人围成一个圈,看看能不能听过五秒钟,结果两个队都通过了比赛,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玩完游戏,我们还看见了花样滑冰的姿势。花样滑冰的动作真的好高难度,要是要我做的话肯定出意外!我们还听了歌一首是男生唱的,一首是王心凌唱的,都唱的蛮好听。我们还看到了双手被截肢的人,一个是孟恒,还一个是刘伟,当我看见被截肢的他们时我有点不太习惯,我经常看不到手被截肢的,所以,我以为他们的手隐形了。孟恒和刘伟很了不起:孟恒虽然没了双手,可是他用脚非常勤奋的学习考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刘伟因为电击双手截肢了,不过他用脚弹钢琴也很棒哦!

  ……

  开学第一课的电视结束了,这个电视真精彩!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3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一个作家,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小说,有一个梦想需要完成,但是我到了四年级才开始写一本小说,没有动力,怎么办?直至9月1号,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才懂了办事不可以舍弃,要坚持不懈!

  廖智,便是一个最典型性的事例。她,爱唱歌,爱民族舞蹈,是个舞蹈老师。在一次512地震中,闺女和用于跳舞的双腿,顷刻间,都没了。一个民族舞蹈者,没了双腿,是一件多么的痛楚的事啊,她以前想躲避,想舍弃民族舞蹈,但她自始至终不甘,为何自身失去双腿?失去就不可以跳舞?!对啊,不可以舍弃!她装上义肢刚开始学走路,她坚持不懈出来了!她还试着干了她之前还没有做了的事,他说过:一旦发觉你已不害怕担心,艰难也不是那麼无法击败。是的,做一切事,必须对自己说是我梦!

  父母常常会让我们钱财、礼品但这类方式是不断不上好长时间的,假如那样,那小孩长大以后该怎么办?我觉得写小说,写小说,要有动力,如何有动力呢?看过廖智的故事,我明白了要坚持不懈!办事如同登山一样,爬,就需要一次性,坚持不懈地爬完,不必时断时续。爬了一段,不爬了,便会比他人慢,慢一倍,长此以往,每个人都爬到峰顶了,你也有一大间距。我是个沒有动力的人,渐渐地,没动力就变成了有动力。做一切事必须有动力!

  理想,一个多么的美好的词啊!梦想的翅膀,是使我们来勾勒的。理想无需过多的释意,靠的是坚持不懈与英勇。使我们伴着梦想的翅膀翱翔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4

  2021已经过去了大半,九月的登台,代表着炎炎夏日的退场,表示我们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开学第一课》也跟我见面了,这次课的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求人们完成不同的使命,在这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模范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认识了翻译《共产党宣言》、感叹“真理的味道真甜”的陈望道,认识了共产党发起人之一的李大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认识了科学家彭士禄爷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认识了天眼之父南仁东爷爷,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新时代,我认识了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由此我知道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赛,今天的成绩是前人一代代接续奋斗出来的。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彭士禄爷爷的故事。彭爷爷出生在恶劣的条件下,父母壮烈牺牲,他被村里的百姓抚养,从此,彭爷爷就成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孩子。长大后,彭爷爷担任了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当时,他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也十分贫穷,连窝头都吃不饱了,就只能挖野菜菜根来充饥,即使是这样的一个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仍然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无怨无悔,用以回报养育他的百姓。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历史的接力棒即将传到我们的手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知识,立志要像《开学第一课》的各位前辈们一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5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你的梦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有的是人生大梦,是终其一生要达到的境界,通常与事业、志业有关。有的是生活小梦,在事业之外,渴望追寻人生的平衡。

  我们为了让梦想成真,有计画、有系统、有纪律的实践。不过努力圆梦的人并不多。根据美国最新调查显示,只有15%的人有达成梦想的步骤。换言之,85%的人都只是在「做梦」。日本企划学者大前研一做了结论:这辈子都不要说『我以后要怎样怎样……』。就请现在去做!

  你的梦想是什么?有些人要想一想,甚至还答不上来。你心里有什么渴望?对生命没有渴望,没有梦想的人,可能晚上一到,就习惯坐到电视机旁,或呼朋引伴去唱KTV、毫无节制的刷卡购物,打发时间,同时,也打发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生,就像是《圣经》上所罗门王所说的:「人的一生不过七、八十,但其中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如果不甘如此,从现在开始,请发掘心里的渴望,找出你的梦想。

  梦想,根据目的分成两类,一类是人生的大梦,是终其一生要达到的境界,通常与事业、志业有关。另一类则是生活的小梦,是在事业之外,渴望追寻人生平衡的梦想;有了梦想以后,能成功逐梦者却属凤毛麟角。无法圆梦的原因主要有:一、缺乏聚焦的目标,二、缺乏行动力。尤其人生大梦,其圆梦难度更高。

  如果连梦想都没有,又怎谈实现梦想?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人生活就会如同行尸走肉。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开学第一课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