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读后感1000字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61

《血战长津湖》读后感1000字

《血战长津湖》是一本由何楚舞 / 凤鸣 / 陆宏宇著作,平装出版的2021-10图书,本书定价:30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战长津湖》读后感(一):血战长津湖

《血战长津湖》,何楚舞、凤鸣、陆宏宇著,现代出版社,2021年10月版。虽然大致情节都知道,但还是想从各种角度看细节。

这本以采访基层指战员为基础,大多受访者是营连排级,更多着眼战斗细节。看宏观时死一万人是悲剧,看微观时悲剧是死人这事发生了一万次。而且,战争不是在地图上一划,具体的战斗涉及很多细节,怎么部署、怎么攻击、怎么构筑工事、怎么行军、怎么运送俘虏。。。

还是太惨了。长津湖参战主力是二十军和二十七军,前身是华野一纵和九纵。一纵是粟总的嫡系,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无役不与,一向是攻坚主力,打到美军撤离古土里时,二十军五十八师和六十师还能作战的人员加起来也就200人了。军长还不甘心,让这200人尾追。九纵是山东兵团主力,打过孟良崮、攻过济南城、炮击紫石英、夜宿上海街头,最后全军能战者仅剩2000余人。九兵团15万大军,一战就打残了,陆战一师却没伤到筋骨。

攻打下碣隅里前,战士们说:我们不怕死,也不怕冷,就请团长给我们每人发几个土豆,哪怕一个也行。团长蹲下落泪,一个土豆也拿不出来。

(公号:行云楼)

《血战长津湖》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 《血战长津湖》

在东方,有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人誓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很多大英雄的名字我记不住,千千万万的战士也没能留下姓名,但今日之和平均处于他们的英魂照耀之下。 读此书于我是困难的,我记不清战区的地理构造,记不清每个战果是由哪个师哪个团哪个连哪个排哪个班所得,也记不清作战计划的布局(此书也没能添加相关的图示资料,加之跳跃的时间线更令人凌乱,这也是扣了一星的主要原因所在),但我深深记得那些令人感动令人痛心的瞬间。 战势时时变,怕耽误了支援所以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入朝,结果冻伤战士30000人,占了兵团总数的32%。每当看到伏击的战士们因冻死而让美军侥幸逃脱时总忍不住想要质问“难道真连穿个保暖大衣的时间都没有吗?”,每个战士都想冲锋陷阵,即使自己战死也要拉上一个敌人一起死,那些未战先被冻死的志愿军该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不甘 ! 以前我们描写英雄人物总会写“不畏牺牲”,但那是虚空的文字,直到看了长津湖之战我方真正明白“不畏牺牲”的沉重与震撼 ! 美军作战靠的是超前的现代化设备武器,中国志愿军靠的则是灵活的战术以及无数志愿军的斗志与生命。美军一旦没了武器就全慌了手脚,看到中国志愿军英勇无畏地冲锋时就全傻了眼,被志愿军气势所打倒。

在这也看到了两国之间的信仰文化的差异——美军讲究“人性化”,他们会特地教会军人如何投降,也不以投降为耻,甚至在撤退成功(即战败)之后还能立马开心地大吃大喝,大肆庆祝。而中国军人是宁死不降宁死不屈的战士,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倒下那一刻(这或许正是美军面对不断涌上来的志愿军时被吓退的原因),在胜利之后做的也非庆祝,而是反思总结。 战争的最后虽然我国取得了胜利,但那些饿死累死冻死的战士们总让我难以释怀,想必老兵们不愿回忆这场战争也有这个原因,那可是他们的战友啊,一起面对恶劣的作战环境,一批人倒了下一批踩着尸体继续上……雪地上全是弹坑全是尸体全是碎肉血浆,这白色战场真是惊心动魄。 会造成牺牲过多的原因看完全书可以得知,美军军事力量强大却过于轻视中国志愿军,并且其等过于依赖武器;我军最大问题则在于前期准备不足(包括后勤补给,保暖衣物,环境考察,敌军情况等),面对处于极大弱势以及超强敌军的处境,中国志愿军仍然取得了胜利,这向全世界展示了来自东方的力量,不容任何人小觑的红色力量 !

《血战长津湖》读后感(三):我们应该铭记这场战争:抗美援朝百万戈,单衣薄履斩阎罗……

我们应该铭记这场战争:抗美援朝百万戈,单衣薄履斩阎罗……

七律.咏志愿雄狮

抗美援朝百万戈,单衣薄履跨长河。

上甘岭畔驱豺豹,鸭绿江边斩阎罗。

历尽艰辛星闪耀,饱经鏖战泪滂沱。

英雄舍命忠诚献,豪杰捐躯世代歌。

随着时代的开明,我们逐渐解密了曾经的那些英雄事迹。很多英雄人物事迹也逐渐为我们所熟知。《南京南京》《八佰》《金刚川》《集结号》,也许你也看过这样的电影。可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却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才逐渐真切地走到我们面前。而时代精神的召唤也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原来,英雄精神从未消逝,一直铭刻在我们心里。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深刻知晓当时那场战争的残酷和壮烈。从现有的资料看,《血战长津湖》也许就是我们目前所能够了解得到的,那场伟大战争最宝贵的资料了。而在这本书里,我们还可以还原更伟大的历史和更艰苦卓绝的战斗。也许我们可以用影像来记录时代的浪潮,也许荧幕上的英雄演绎让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激动不已。但是,我们需要从一个精神视角来重新认识那场战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百废待兴的中国志愿军毅然决定增兵支援朝鲜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时代里最宝贵的精神。那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值得我们如今铭刻,那也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没有一个时代可以让这种精神黯淡。我们已经从历史的高度看到这段历史的悲壮,而这段悲壮的历史打动的,也绝不仅仅只是自己,而是整个世界的人。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甚至,从美国人的视角来审视朝鲜战争。所以《血战长津湖》的真实与记录,就值得我们深深铭记了。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在长津湖这给三八线的划定奠定了基础,持续20多天的战斗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为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或许你也在荧幕上看过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和血战沙场的坚毅。但是,当你真正感受到那种画面的时候,请你相信,真实的战场远比影视的演绎更让人震撼。惊天而来的炮火,抛洒而下的炮弹,迎来的绝不后退的建议。也许这些简单的历史事实你看了触动不大,可是,你要看到了真实历史的展现,也许你就会改观。《血战长津湖》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我们需要一个时代来铭刻曾经的那些牺牲。这里有真实的历史呈现,比如美国人视角里看到了麦克阿瑟,在“战神”的光环下的麦克阿瑟是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战士的经验不足,却急于追击,战争物资的匮乏视而不见,追求战功……也许在我们现在这个角度来看,也许不够客观,但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志愿军,我们才发现,那时候的长津湖之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战争物资匮乏,但是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才是最的困难,空中掩护,远程运输与补给,双方战争之间差距不是一个等级,而是一个数量级别以上的差距。在这本书里,我们了解的不仅是战争的实际情况,我们还看到了真实的感受。

《血战长津湖》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其实远不仅仅只是这些。由于时间仓促,但是我们却没有太多犹豫和思想的准备,志愿军战争但是穿着的时候是中国南方的冬天薄棉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志愿军穿着的,竟然是难以抵御低温的胶鞋,在积雪可以淹没小腿的北方天气里,志愿者将士为了躲避美军的半空轰炸,尤其是飞机的扫射,他们无法再白天行动,只能在晚上行军,行军的时候还不能点火把,也无法开车,只能以肉身抵御寒冷和解。缺乏机动车辆,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双脚,而对方拥有的却是装备数量充足的装甲车,甚至有坦克,机动汽车对,可以在公路上横行无忌……不管我们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无法让双方在实力上有足够的对比。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的实拍照片,即使是黑白的内容,依然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艰难,也看到那时候志愿军作战的悲壮,对此,美国人是如何评价的呢?“尽管缺衣少穿,也没有其他的物质享受,中国军人被证明是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斗士。”是的,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辉煌,属于这种永恒的英雄精神。

七律.再咏志愿雄狮

鸭绿江涛浪澹沱,保家卫国举兵戈。

红旗曼舞狼烟灭,碧血奔腾炮火和。

纸虎焚灰悲梦蝶,苍蝇溺水泣阎罗。

多行不义天收网,未若修心向佛陀。

《血战长津湖》读后感(四):长津湖:我们永不忘却

长津湖之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残酷的战争之一。惨烈的程度让敌对双方都不愿意面对。

这是一场意外的战争。

“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战后的一句话表明了他对美军高层指挥的不满。

志愿军方面,在斯大林出尔反尔,提出要延迟两个半月才能提供我军入朝所需的装备后。中央原计划先期入朝的志愿军先击溃南朝鲜军,稳固人民军一溃千里的恶劣局势后,驻守朝鲜北部的群山中等待换装。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在“联合国军”损失高达1.5万人,其中美军伤亡3518人的情况下,被志愿军的突然撤退所迷惑,错误估计朝鲜境内的志愿军不足3万。

在此前提下,麦克阿瑟准备对朝鲜发起最后的总攻——圣诞攻势。

一方面以强大空军封锁鸭绿江,切断志愿军入朝通道。一方面以西面第8集团军,东面第10军联合发起巨大的钳形攻势,企图包围全歼朝鲜境内的所有中朝军队,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麦天皇的鲁莽轻率打乱了志愿军原计划的战略部署,也让彭德怀嗅到了巨大的战机。

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兵力不足。

根据第一次战役的结果评估,当前入朝的6个军只能对付第8集团军,而东线在美军第10军集结完毕的情况下,42军仅有的2个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东线一旦失守,西线的志愿军将被切断包围,整个战局会陷入巨大危机。

在此情况下,原定第二批入朝的第9兵团紧急入朝开赴战场。

朝鲜北部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之地,从此变成了今天无数中国人心中震耳欲聋的名字——长津湖。

第9兵团下辖20、26、27军,原为华野1纵、8纵和9纵,均为百战精锐之师。

他们所要消灭的美军陆战1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区的所有重要战役,并且无一例外是充当核心战力的角色。

这是一场王牌之间的对决。

在主席的指示下,东线作战的计划是:集中20、27两军主力,先求歼灭陆战1师2个团,随后力争继歼美7师一部。26军作为战略总预备队。

在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全力推进的军令下,在机械化部队占尽优势的前提下,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令人意外的裹足不前。

理由是从刚抓的俘虏口中得出,目前至少有三个中国师正潜伏在崇山峻岭的冰封严寒中。“在这种情况下,全速向柳潭里前进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危险的。”

在军长阿尔蒙德的愤怒下,史密斯提出了三个条件:

1、 全面警戒补给线;

2、 储备补给品;

3、 在下碣隅里修建简易机场。

在阿尔蒙德满足这几个条件之后,陆战一师只好同意前进。

而在柳潭里,十万志愿军正在等候最后的进攻命令。

在这场并不公平的战争中,9兵团的20、27军的对手,不只有陆战一师,整个美第10军接近10万人,除了陆战一师外,还有美第3师、美第7师以及南首都师及南第3师两只韩国军队。

而最可怕的敌人,则来自天上。

除却日常支援美第10军的空军部队外,美军第七舰队7艘航母上的500架舰载机随时为陆战一师保驾护航。

在两军装备对比方面,陆战一师拥有超过100门大口径重炮、超过100辆坦克,营连级单位标配大量重机枪、迫击炮、平射炮,每个班标配两只轻机枪,步兵用M1半自动步枪。

9兵团装备非常简陋,每个军只有炮弹不多的小口径山炮、平射炮几十门,单兵武器为万国造。

此外,长津湖地区也迎来了地狱般的严寒。

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因战况危机紧急入朝,防寒准备严重不足,大多数士兵只穿着华东地区的棉衣。

而入朝之后,后勤补给线遭到了敌军的全方位轰炸,连粮食弹药都难以运到前线,棉服更加缺乏。

严寒跟缺粮,让9兵团出现了大量减员,战斗力大大下降。根据资料记载,70%的迫击炮因炮管损坏、炮弹失效而无法发射,水冷式重机枪因为冷却水被冻住完全无法开火,非水冷式也因撞针冻坏失去作用。

美军方面除了装备后勤一应俱全外,在占据优势条件的情况对武器的维护保养也充分得多。

11月27日晚10点,长津湖战役正式打下。

经过几天的惨烈战斗,装备精良、补给充足、拥有制空权、并且有着压倒性火力优势的陆战一师,在拿着简陋武器、饥寒交迫的志愿军面前仓皇逃窜。

经过恐怖的严寒地狱的残酷战斗后,9兵团大量士兵因为冻饿伤病失去了战斗力,能够继续作战的兵力仅剩三分之一。

然而9兵团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向美军发起冲锋。

“中国人一次次地顽强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一片火网,时而照明弹发出可怕的亮光把跑步前进的中国军队暴露无遗。

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陆战队员们从未见过的。”

经过整整38个小时的苦战,陆战一师才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

此时,撤退路上还有一个巨大障碍:水门桥。

志愿军前后多次炸毁该桥,最后一次连桥基也被轰上天。在志愿军眼里,桥梁已经彻底毁坏,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修复。

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制作并空投了八套钢制桥梁组件到水门桥地区。

当美军向水门桥附近高地进攻时,负责阻击的志愿军因为严寒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在巨大的工业差距面前,陆战一师逃出生天。

第七舰队满载着失魂落魄的陆战队,在漫天炮火的掩护下逃向朝鲜南部。

长津湖战役,就此结束。

9兵团虽未能全歼陆战一师,但是他们的恐怖战斗力在美国大兵心理上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巨大伤痕。美军在战后的评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获胜,“联合国军”成功撤退。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在长津湖之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根据美国公布的资料,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