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读后感1000字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64

源氏物语读后感1000字

《源氏物语》是一本由(日) 紫式部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10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源氏物语》读后感(一):盛名在外

《源氏物语》代表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点赞书中展开的节奏感,丰富的历史情境,柔和的语境以及紫式部予于其中的才华。

本书好在哪里?非文学专业,我说不出来那么多门道。

可它有一点好我看得很分明——好在让你看见众生相,也能让你照见自己的倒影,能让你憧憬遥不可及的模样,也能让你触摸最接近自己的本真。

《源氏物语》读后感(二):265页

看到“对不起这位小姐,笔者的口过也太重了”这里,总有一种跳脱出故事之外的疏离感。是笔者此时正受宫廷中重重制度的影响,正怀有不敢多言的疑虑吗?可以想象写到一半后不安的画面了。

相比较红楼梦而言,因为读的时间甚早,除了每个章节处,没有特别注意到作者是否对整个故事有所发出评论。不过于读者而言,却有沉浸在故事中的如梦初醒感。

《源氏物语》读后感(三):郑民钦版 vs. 林文月版 vs. 丰子恺版

译文如同嚼过的馒头,同一个馒头不同人嚼有不同的味道。喜好哪一个是个很主观的选择,最好是用品酒的方法,对照地读上几句,然后看哪一个更合自己的心意:

A: "人生到处即为家" B: "人生如寄" C: "人生到处即为家"

A: "这里的板垣旁边长着的蔓草,青葱可爱。草中开着许多白花,孤芳自赏地露出笑颜。" B: "通风的木板围墙上爬满了青青的蔓草,几朵白色的花得意自在地开着。" C: "板墙四周,爬满茵茵蔓草,青翠茂密,生机勃勃。蔓草上百花盛开,绽放笑容,仿佛在孤芳自赏。“

A: "请放在这上面献上去吧。因为这花的枝条很软弱,不好用手拿的。" B: "把花儿放在这上面带给他吧。枝叶蔓生,不好用手拿着呢。" C: "请把它放在这上面送给他吧。这花连花枝都很柔弱,缺少情趣..."

A: "但觉用这把扇子的人的衣香芬芳扑鼻,教人怜爱。" B: "那上面微微染着一股物主的香泽,难免教人心旌摇荡。" C: 但觉扇子深深浸透着主人的芳菲余泽,不胜怜爱。

A: "苍茫暮色蓬山隔,遥望安知是夕颜?" B: "夕颜华兮芳馥馥,薄暮昏暗总朦胧,如何窥得兮真面目?" C: "近看当知夕颜花,可惜薄暮碍朦胧。”

A: "源氏公子渐觉世路艰辛,不如意之事越来越多;" B: "世事纷扰,烦恼愈多。" C: "源氏公子对如今之政局感到日益艰难,事事不顺心,处处不如意,心情很不愉快。"

A: "且说须磨浦上,萧瑟的秋风吹来了。" B: "如今须磨地方已吹起了'撩人愁绪'的秋风。" C: “须磨海边,秋风萧瑟,撩人情怀,催人愁思。"

A: 60年代在中国大陆完成 B: 70年代在台湾完成 C: 2021年在中国出版

A: 译者为男性 B: 译者为女性 C: 译者为男性

A: 约90万字 B: 约110万字 C: 110万字

A: 简体字 B: 繁体字 C: 简体字

A: "须磨"一帖注解有33条 B: "须磨"一帖注解有50条 C: "须磨"一帖注解有59条

A: 叶渭渠写的前言,5页半。其中提到"政治"6次,"阶级"6次。 B: 林文月自己写的"洪范新版序"(4页),修订版序言(27页)。 C: 叶渭渠写的序,提到”哀"14次,"美"5次,“政治"0次,”阶级"0次。

A: 62年开始翻译,65年完成,80年出版 B: 73年开始翻译,78年完成,其间每年出版一本单行本 C: 2011年开始翻译,2021年出版

A: 定价人民币45元 B: 定价新台币1120元 (按照当前汇率,约折合人民币230元) C: 定价人民币168元

A: 作者75年病逝于急诊观察室 B: 作者现旅居美国 C: 作者现在北大任研究员

前方主观侵入,做好防范:

不能免俗,按照通用的信达雅标准打个分: 丰子恺版:信 - 4分,达 - 5分,雅 - 4分 林文月版:信 - 3.5分,达 - 4分,雅 - 5分 郑民钦版:信 - 4.5分,达 - 3分,雅 - 3分

然后,采用毫无逻辑、充满误导又喜闻乐见的比喻法: 丰子恺版:大碗茶。解渴,好入口。 林文月版:明前龙井。清雅,有回味。 郑民钦版:牛奶。原味,有营养。

最后要说的是,读译文是很无奈的事情,食人牙慧很不堪哦。真正NB的人是这样做的:“30 岁时,Jefferson给远在苏格兰的Charles McPherson去信,索取学习Gaelic语必需的字典文法等参考书,因为他想读Ossian的作品。" 最好的译文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翻译的译文。当然,绝大部分人没有Jefferson这么NB的能力、精力或品位(or 对别人译文的厌恶)。那么,就不要那么讲究了,把所有的译文都找过来,然后选胸大那个就可以了。

《源氏物语》读后感(四):梦回平安王朝——新译本初探

我初闻《源氏物语》是在上高中时,被介绍语中“描写平安时代贵族淫乱生活”一句吸引,下了课赶在晚自习前买了丰子恺先生译本阅读,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并没有看到期望的情节描写深感失望。三年前要去京都玩,临去前一个月我自书架最高处找到了许久未见的《源氏物语》再一次展开了阅读之旅,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美男子光源氏喧哗与失意的一生,万事皆过归于空寂。第二次阅读我略过了《云隐》之后的“宇治十帖”,那空白的一页已是最好的结局。

我一直想再去一次京都完整的巡礼《源氏物语》可惜疫情原因未能成行。既然去不了那就把书记熟好为未来做计划,这次阅读郑民钦先生的新译本正是出于这个目的。郑先生参与翻译的《芥川龙之介全集》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时不时翻阅,甚是喜欢。目前市面的《源氏物语》全译本以丰子恺译本、林文月译本知名度最高。译文水平是仁者见仁之事,试以藤壶母后去世光源氏独自偷泣一节为例做三版译本对比。

丰译:

源氏公子看了二条院庭中的樱花,回想起当年花宴的情状,自言自语地吟唱古歌中“今岁应开墨色花”之句。深恐惹人议论,只得笼闭在佛堂中,天天背人偷泣。夕阳如火,山间树梢毕露。而横亘在岭上的薄云,映成灰色。际此百无聊赖之时,这灰色的薄云分外惹人哀思。源氏公子吟道:

“岭上薄云含夕照,

也同丧服色深黝。”

无人闻知,独吟也是枉然。

林译:

源氏之君见二条院邸的樱花,禁不住忆起那一年的花之宴来。“樱若有心为染墨。”他黯自低吟,复恐別人见了会起疑,乃避入佛堂中,终日饮泣。夕日余晖清晰地映照着樱树的枝梢。薄云暗淡,看似丧服的墨色。更觉意兴阑珊,万事乏味,诸多哀伤。

夕日倾兮不稍候,

薄云低垂覆群峰,

灰暗凝重兮似吾袖。

他这样感慨吟咏,倾吐心声,但是佛堂中别无他人,又有谁知晓呢?

郑译:

源氏公子看着二条院庭院里的櫻花,回想起当年举行赏花宴的盛况,不禁自言自语地吟咏起“今年当开墨色花”,却又担心自己悲不胜情的形象被人看见,引起怀疑,便躲在通经堂里,终日闭门,偷偷流泪。落日熔金,山棱上的树梢清晰可见,薄云轻轻飘浮,映衬出丧服般的灰暗。这一阵子,源氏公子情绪烦乱,对外界的景物过目即忘,今天这灰暗的暮色使他哀思无限,不禁吟咏道:

“夕照山峰浮薄云,与我哀思袖色同。”

无人闻听,一腔悲吟亦枉然。

《红楼梦》里香菱向林黛玉学诗,谈起王右丞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三版译文我都喜欢,郑译本的那句“落日熔金”却是比丰译“夕阳如火”,林译“夕日余晖”更能清晰的表现残阳斜照,若红似金的景象来。合上书,可不就见了这景了吗。

除了译文流畅紧扣原著情美意雅之精髓外,郑民钦译本在内容注释上下足了功夫。近千条注释注释涵盖政治经济、社会习俗、婚姻制度、风物人情等方面。以译文对比所引的第十九回《薄云》为例,整回注释三十三条,可以说读者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疑问扫眼到页末都能得到解答。

再如我随手翻到的第三十三回《紫藤枝梢叶》这段:

此时月亮升起,然而花色依然黯淡模糊,不甚清晰。大家还是一边赏花一边喝酒,推杯换盏,同时器乐合奏,尽情欢乐。不久,内大臣装作醉意醺醺的样子,举止略显失态,频频向夕雾劝酒,似乎要把他灌醉。夕雾心有防备,却往往难以拒绝,颇感苦恼。内大臣说道:“你是这末世简直难以容下的有识之士,不过你对我这个老者不能见容,未免无情。古书上应有家礼的教导,①我想你应该深知古代圣人的教诲,②却对我怨恨交加,让我痛苦万分教我十分苦恼。”

注释:

①《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后高祖朝,太公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日:“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②指孔子的儒家思想。

此两条注释可窥译者细致与用心。

郑译《源氏物语》还有一点深得我心,看古典文学怎么能没有图呢?当代日本画大师冈田元史独家授权绘制的54幅彩插配上大开本,国宝级小说搭配大师级绘图,夫复何求!

光源氏帘外窥探,胧月夜出身高贵,舞扇对月吟唱,一桩孽缘就在夜樱下展开……五十四回故事,五十四张插画,每一张都点明本回的故事主题,重现书中的经典场景。译本,仁者见仁;注释,各位译者侧重点不同且有些读者还不爱有注释。但是插图,如此大量精美的插图市面上无论丰译还是林译都是没有的,且还出于名家之手以大开本方式呈现,这也是我推荐此版本最重要的原因。

现在,请读者诸君打开《源氏物语》来到一千年前日本京都,王朝绘卷徐徐展开,这是一段极为漫长的阅读之旅,我们将跟随“光华公子”一起经历如梦似幻的一生。

“哀故我身命无几,唯余相思泪水多”

《源氏物语》读后感(五):雅致丰润,如沐平安朝空气中

这两年常读日本古典文学的今译,发现有两位姓郑的翻译家用力甚勤,踏实低调地将许多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迻移为中文,一个是台湾的郑清茂教授,他相继译出《平家物语》、《奥之细道》、《芭蕉百句》、《芭蕉俳文》以及小西甚一的《日本文学史》,另一位就是这里将要谈到的郑民钦先生,则在日本现代当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的翻译左右开弓,译作等身,在日本现当代文学的翻译方面,他翻译了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及《疯癫老人日记》)、川端康成(《东京人》)、大江健三郎(《政治少年之死》、《性的人》等)、安部公房(《燃烧的地图》、《他人的脸》)、东山魁夷《与风景对话》、井上靖(《孔子》、《穗高的月亮》)等经典作品。而在日本古典文学领域,他穿梭于俳句、和歌和日本古典小说领域,他的一套四本的四季俳句赏析、《俳句的魅力》、《和歌美学》、《四季之花》、《日本俳句史》等是我常读的书。巧合的是,和郑清茂教授一样,他也译过芭蕉的《奥州小道》,此外,还和人合译藤原道纲母的《王朝女性日记》,同时,也为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众多译本之上,增加了一个不乏亮点的新译本。

《源氏物语》,郑民钦译

论及《源氏物语》的中译,许多都引周作人对丰子恺译本的批评来说事,这其实是对丰子恺以及后续的《源氏物语》译本不公平的。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其中周氏批评的语境。当年人民文学版社邀请钱稻孙译《源氏物语》,奈何钱氏精益求精,翻译进度缓慢,只译出几帖,后出版社转邀丰子恺译出全书。周作人看过丰的译稿,一方面由于昔日与丰的恩怨,一方面对丰的艺术(画)和文字素来看不上眼,再是对丰译所据底本未作考察,就遽下断语:“丰子恺文只是很漂亮,滥用成语,不顾与原文空气相合与否,此上海派手法也”。又说:“丰氏译稿乃是茶店说书,似尚不明白源氏是什么书也。”

这样的断语对丰子恺是不公平的,事实上,《源氏物语》是紫式部以日本平安时代的古日语写成的,不要说外国人,就是当代的日本人,如果不借助专家学者的解注,都是读不懂的。

为了便利现当代的读者,由古语转写成现代日本语的《源氏物语》的译本不断出现,著名的就包括谷崎润一郎译本、与谢野晶子的译本,以及圆地文子的译本。既然是转写,又为了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文字方面就不不免踵事增华,添枝加叶。例如,与谢野晶子就说自己的译本是“豪杰译”,按她自己的说法,就是“勿需一一沿袭原著的表现方法,勿需遵循逐字逐词的翻译方法,以原著精神为我物,敢作译者自己的自由译。”说穿了情节大体依照古语版本,细节方面却大刀阔斧自行虚构。

而丰子恺的译本,包括后来的林文月译本,甚至这里要谈及的郑民钦先生的译本,自然都是依据这次现当代日语的转写本。原作故事性差,改写本为照顾现代人阅读口味,加大通俗性描写,原作节奏差,改写本使节奏变得明快。丰译及后来的译本基本照搬,便形成所谓“茶店说书”的风格,对于读得懂古日语、文学口味挑剔的周作人来说,这自然是难以接受的,有论者认为,钱稻孙依据山岸德本的校注本《源氏物语》是真正依循古日语版本翻译的,最能体现原著风格,是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版本,惜钱仅译了最初几帖,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事。

《源氏物语》上下两册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说明郑民钦先生的译本,既然其底本和丰子恺所依据的基本相同,就决定了它们的价值就在于其通俗性、普及性和流畅可读性。如果不以周作人的标准来苛求的话,那么丰译及这里要谈的郑译,就基本上没有问题。《源氏物语》素有“日本版《红楼梦》”的说法,而丰译正是以《红楼梦》的语言来译,妙则妙矣,通俗性及普及性仍稍欠一点,郑译则更平实质朴,也更流畅,更适合当下年轻读者的口味,如第三帖《空蝉》一段文字:

灯火就放在座位旁边 ,源氏公子第一眼看见,紧靠在正房中间柱子前面坐着的像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人,她身着一件深紫色的花绸衬衣,外面好像还罩着什么褂子,看不太清楚,头部娇小,身材纤细。她的脸盘故意偏向一边,尽量不让坐在她对面的人完全看清,一双手多半藏在衣袖里,偶尔从袖口露出些许瘦削的手指。另一个人面东而坐,所以看得非常清晰。她身穿一件白色薄绢衫,外面随意地罩着蓝里透红的便服,衣襟敝开,一直到红裙子的腰带结上,袒胸露怀,显得妖冶不羁。她肤色洁白,体态丰腴,身材高大,头大额圆,发髻分明,眉目传清,嘴角可爱,姿容亮丽。头发密而不长,垂肩部分尤其光润秀美。总体上没有不足之处,竟是一个标致女子,怪不得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

喜欢逞才艺的译者,大可以用《红楼梦》那类手法来浓墨重彩地藻饰。而郑译只用相当于现代小说的人物白描手法来翻译,清晰简洁,不用半文半白句式,流畅自如,阅读感受颇好。

还有书中对景物的描绘,也是以寥寥几笔来追摹原文境界,便予人历历如绘的感受,如第四帖《夕颜》:

……从四面八方传来轻微的捣衣的砧声,夹着些许飞雁的鸣叫,悲声添愁,不堪秋晓。

源氏公子刚好在最边的房间里,他伸手把拉门拉开,和夕颜一起看外面。小小的庭院,几杆绿竹扶疏,花木上的露珠,也和宫廷里的露珠一样,映着晓月,晶莹闪亮。秋虫乱鸣,宫中壁间偶尔听得几声蟋蟀也觉得来自远处,而此处的蟋蟀仿佛贴在耳根上尖声怪叫。然而,源氏公子听起来却觉得别有情趣,这大概因为对这个女子的感情极深,爱屋及乌的缘故吧。

在这种地方,很多译者极易采用类似我国白话古典小说笔法,极尽铺陈,大事渲染,而郑民钦先生则只挑最简单的文字,进行妥帖的排布,就得其神韵。

《源氏物语》新版和风插画

《源氏物语》新版和风插画

《源氏物语》既称“日本版《红楼梦》”,讲述的又是遥远的平安时代的故事,涉及日本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风俗祭典等诸多细节,有鉴于此,郑译适当添加注释,以便读者理解。全书共有注释一千多条,大多言简意赅。对于现代人已觉陌生的远古事物,作者贴心注解,如第二十一帖《少女》中“紫色信笺,‘立文’信封,系有藤花枝上。”对当代读者陌生的“立文”注解道:“立文,在怀纸上写好信后,折叠起点,外包白纸,再用白纸横着包封,把长出信纸的上下部分折起来,用纸捻系结。”又如第十帖《杨桐》有段正文如下:“此时门外寒风凛冽,室内黑方熏香,芳泽馥郁,佛前名香缭绕,加上源氏公子此时的衣服熏香,满屋馨香氤氲,如此夜色,犹如极乐净土。”译者在“黑方”一词下注释:“黑方,熏香名。沉香、丁字香、甲香、麝香、白檀香等混合在一起的名贵熏香。”在“极乐净土”注释为:“《往生要集》描写的极乐净土充满芳香:‘如意妙香、涂香、无量香,芬馥遍满世界’”。两条注释结合中在一起,我们不但明白作者此处的比喻是何其精当,也对于平安朝文化受佛教文化的熏染之深有了一定了解,从而更能理解紫式部在书中体现的“无常”的审美理念。第四十回《竹河》有段正文写宫中的年轻侍女们玩赛马,“对局的结果,右方获胜,只听见有的侍女兴高采列地叫嚷起来:‘赶快演奏高丽乐的乱声呵!’”译者在“乱声”后加注释:“赛马左方获胜奏唐乐,右方获胜奏高丽乐”。短短一句文化史的注释,一下就点出平安朝文化的唐朝和高丽的影响。

对于书中所引的和歌,译者也有适当注释,如二十一帖正文的一首和歌“波浪去复回,又是贺茂祭。不意君除服,袚禊看憔悴。”注解为:“此和歌大意是:如同贺茂川的波浪去而复来,今天又是贺茂祭。但是,没有料到,现在你虽然不是斋院,却是以除服的憔悴姿容迎来贺茂祭。”对于欣赏水平较高的读者,此注解其实不必,不过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经这样一注释,就可能了解和歌中蕴含的深意。又第四十帖《方士》,源氏公子和萤兵部卿亲王和歌对谈,源氏写的是:“我家无有赏花人,君为底事探春来?”亲王复:“为寻幽香访仙居,岂言寻常玩花人?”表面看似文字游戏,译者在上句“赏花人”下注“暗指紫上”,在下句“幽香”后注“指红梅的香气,暗喻源氏”,就点出了源氏在紫上逝去后的哀伤心情和亲王对他的安慰。敏感的读者或能体会诗文表面的党章,可对于粗心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注释就显得贴心了。

和风插画

贴心的人物关系图

同样,为让读者对《源氏物语》涉及的日本平安时代历史文化、典章制度、风俗祭典有更直观的理解,本书中还插入了日本当代大画家冈田元史的授权的五十四幅插图。这些插画深得日本传统绘卷的典丽温润、风姿绰约的迷人线条,透过这些典丽插画,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安时代的建筑、文物、陈设、四时风景、祭典、人物衣饰妆容等,从而可以沉浸于其时的风物人情,几乎如沐浴在平安朝的空气中,也就更能深刻地理解《源氏物语》的“无常”与“物哀”的审美观和文学观。以往的《源氏物语》各译本,或只有文字别无插图,或随便放上几幅绘卷,聊胜于无,而最新的郑译《源氏物语》译本则从文字翻译、名家大师精心设计的充满和风的插画和封套,则全方位感性地还原平安朝宫廷气韵、闺阁气息、婉转娥眉之美,庶几能得当地展现紫式部《源氏物语》“娴雅而丰润”的精致和诗意的风格。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