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第一炉香》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58

重读《第一炉香》

许鞍华导演的新作《第一炉香》于昨天首映,我还没有看。先前我在《槽边往事》发过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读后感,两次,今天如果再发一次的话,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所以时隔四年之后,重读一遍《第一炉香》,再写一篇读后感。

少女葛薇龙其实没有选择。她不想和父母返回上海,而是留在香港继续念书,她主意大,就直接去了姑妈家。张爱玲也没打算给她选择,先是安排家道中落的家庭,又通过对话安排女性暗淡的前景,最后放出姑妈的豪宅来,她老人家分明是个自由独立女性的模样。你让葛薇龙怎么选?

世事如棋局,子力有不同。葛薇龙是一颗一步一步往前拱的卒,姑妈则是一枚横冲直撞的车。子力大小意味着对生活控制力的强弱,葛薇龙看见了强弱,却看不见哪怕是车后面也要遵循规则,付出代价。在姑妈家,少女葛薇龙遇见了生活的真实。她想要姑妈帮她一个忙,姑妈看见她之后,觉得她可以帮自己一个忙,这是等价交换,但是双方对价值的定义在一开始并不一致,对什么是“报答”也不一致。

我到今天还是觉得,姑妈才是《第一炉香》的真正主角。起码在小说的大部分篇幅里都是如此,葛薇龙决定向姑妈求助好让自己留在香港,只是一个浅白的小欲求,等到临近结尾时她一定要得到乔琪乔的皮囊,自己替代了姑妈的位置,这时候她才变成主角。生活已经把她彻底改变了,她也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甚至决定他人的人生,而姑妈在一开始就是如此。

所以小说《第一炉香》里其实是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葛薇龙看姑妈,是窥视的,是仰视的,是懵懵懂懂的;另一个视角是姑妈看葛薇龙,是观察的,是俯视的,是洞若观火的。两个视角渐渐拉平,最后变成彼此平视,少女葛薇龙也就完成了向妇人的转变。她定了要留在香港,她定了要得到乔琪乔,她也都得到了,剩下的就是承受生活,和所有的成年人一样。

今天再来看小说,在那么短的篇幅里张爱玲完成了葛薇龙的转变全程,不能不让人赞叹她的手艺高妙。张爱玲给了葛薇龙一个卢兆麟,让她知道爱情的虚幻;又给了她一个周吉婕,提醒她青春和机会转瞬即逝;还给了她一个丫鬟睨儿,告诉她生活的真相,另一个丫鬟睇睇告诉她姑妈家生活的真相,以及失去这种生活的下场。小说里写得很有意思,睇睇最后是呆坐着吃花生米。

张爱玲那么写当然有她自己的意图,我绝不赞同什么亲姑妈拉侄女下火坑,港大女学生三个月竟成捞女这样的分析。一定要理解为讽世的道德劝喻小说不是不行,但这么做可能少了一点悲悯。《第一炉香》讨论的其实是当时的女性出路,小说的意思是其实没出路。念书出来做事,然后嫁人。不念书,出来还是嫁人。总而言之,没有什么像样的机会,也没有独立自主的生活,终归是走上嫁人,依附丈夫的老路上去。葛薇龙要自己做主,那么唯一可以仿效的对象就是姑妈,唯一可以过的生活就是交际花的生活。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姑妈和葛薇龙都具有某种反叛精神。老批判她们沉湎于物欲没多大意思,只不过是她们要过的那种相对独立自主的生活,刚好需要大量的物质作为支撑,而且也只能是在旧日香港那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得以实现。同样的,葛薇龙不想和父母一起返回上海,倒也不全是嫌贫爱富,而是回上海之后的生活她一开始就能预见得到---读书、嫁人,那正是她所极力想要避免的。

张爱玲更进一步,说这种反叛,这种所谓的独立也是没意义的,如同一炉香,无论如何香甜,最终都会变成灰烬。我猜想她可能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里从头到尾都是花香、熏香、体香,并且反复出现一种“梦甜香”,三寸来长,极容易燃尽,书中用来计时。因此,《红楼梦》始终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像是某个人的漫漫长梦,其中有极香甜的部分,让人不愿意醒来。香有两重意思,一重是美好,不真实;另一重是说有时限。

《第一炉香》也像是一场梦,张爱玲没有让葛薇龙从梦中醒来,只是让她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小说就戛然而止。等到烟花散尽,远离街市人群,悲凉却忍不住泛滥起来。如果是我这种俗手,可能忍不住要在这里加上一架日本侦察机,横着从两人车顶掠过,飞入满是烟火的夜空。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