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死换一生》读后感锦集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51

《十死换一生》读后感锦集

《十死换一生》是一本由[美] 希瑟·B.阿姆斯特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死换一生》读后感(一):它补全了我们人生中的一门重要的功课,如何与坏情绪相处

读完全文给我最多的感觉是震撼,作者向死而战,最终获得新生。从封面到书中的每一页都在传达生命的苍白和无力的讯号,试图想通过这种方式倾诉作者长达一年之久的对抗抑郁的过程。文章是一部躁动的、不安的、崩溃的、宣泄一样的扑面袭来的人生记录片,也许它的二分之一全都是黑白色。

我不敢想象经历十次脑死亡是怎样的体验,除了暂时消除与这个世界的所有连接的感受,还伴随着药物治疗过后的剧烈头痛,尽管采用的异丙酚所带来的副作用已经非常小,甚至还伴随着直接离开这个世界的危险。似乎是亲眼目睹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大型手术,或者是在看一场抢险救灾的记录片,整个脑神经都随着她的文字跳动起来。

撒旦再向她招手,但是她因害怕孩子们的钢琴课迟到而不舍得离开。

在经历第一次脑死亡时,从死神面前拉走她的是害怕孩子们上课迟到的情绪,唤醒她的是让她最害怕的事,连陪在她旁边的母亲看到后都因此变得及其严肃和不安,因为不忍心看到她这样。

也许你会觉得抑郁之外的生活是一团乱麻,但事实完全相反,关于孩子的所有的一切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从未迟到过,会在前一个晚上提前梳好小辫子,尽管父母离婚导致上钢琴课不再那么容易,但是也没有因此而耽误孩子一节课。

当我摸着每一页纸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她躲在衣柜橱子里大声地和母亲哭诉的崩溃情绪。一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是恐慌新的一天的到来,发自内心地觉得”我真的好想死啊“。

最后治疗成功,作者抑郁情绪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出现,她认识到了自己抑郁情绪的来源,不再躲闪而是积极地面对。我们可能没办法做到像作者一样去接受十次脑死亡治疗,但是可以逐步认清的是什么使我们陷入抑郁情绪,怎么重新看待这个问题以及寻找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或多或少都有糟糕的情绪,不被理解,原生家庭的痛苦,感觉人生无意义的垂头丧气。从小到大在学到的那么多知识当中,没有一门课是教我们与坏情绪相处,这是一本值得被看到的书,因为它补全了我们人生中的一门重要的功课。

《十死换一生》读后感(二):《十死换一生》:抑郁病患者只要积极治疗,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疗效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和其他疾病最大的表现是在精神上,是让患者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无论你先前有的什么样子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人生状态,当患了抑郁症的之后,就变得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你再也找不回那种健康的感觉,这就是生病了,而生病了就一定要去治疗。

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成病机理,还是没有确切的证据,但一般认为是大脑的病变。而现在通用的疗法就是抗抑郁药物的维持治疗。这本书的作者希瑟•B.阿姆斯特朗则接受的是一种全新的疗法——电休克疗法。用化学药物使患者大脑进入深度昏迷状态,也就是一种给大脑重启的过程。希瑟经过了十次电休克疗法,她把这十次治疗比喻成十次死亡。因为深度昏迷是最接近于死亡的一种状态。希瑟把她的患病过程、生病感悟和对抗抑郁症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也就有了这一本书《十死换一生》。

我们没有任何医学背景,无法对于电休克疗法的具体原理、疗效进行任何评价。但我更关心希瑟整个抑郁症治疗过程的细致描述。希瑟把在整个患病过程、治疗过程和各种表现分享了出来,让天下的读者了解,抑郁症患者不是孤单的一个人,这就是一种发生在我们社会中的群体性的疾病,是和其他任何躯体疾病一样的一种疾病,患了抑郁症不需要讳病忌医,也不需要刻意隐瞒。确定疾病,走向医院,让医生为我们的疾病负责,是患者最佳的途径。是疾病就一定有着相应的治疗方法,就一定会有着有效的治疗。

希瑟有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有着爱他的母亲,有着支持他的继父,当然她也有亲生的父亲。虽然和父亲的关系不是太亲密,但父亲同样是她生命中支持系统的一部分。在治疗的最后阶段,我们看到了她和父亲的理解、包容。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亲人的包容、帮助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希瑟的亲人所做到的就是标准的亲人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状态。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指责,只是默默地陪伴,也没有一个人要求希瑟一定要坚强起来。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希望自己可以坚强起来,但他们就是在内心中失去了坚强起来的勇气。对于他们,最为重要的是支持,是让他们可以得到有效的关爱。连死亡都可以坦然接受的人,在他们的内心中是多么的绝望,正是这种绝望,把他们拖向了深渊。而无论是医生还是身边的亲人,需要做的都是把他们从这种绝望的深渊之中拉出来。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们感到欣慰。医生建议希瑟搬离之前的大房子、换一份工作。这是在支持他与原来的生活脱节,原来的生活可能就是他所有社会压力的来源,是抑郁症的根源。而脱离原来的环境,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有希望、有目标,这才是生命最终的希望,希瑟之后成了一位作家,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业,她的抑郁症再也没有犯过。

“十死换一生”又如何,只要重新找回生活下去的勇气,只要可以再次融入我们美好的生活,抑郁症患者是不在乎任何外在的痛苦的。而身边的亲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最大的陪伴、关爱和支持。

《十死换一生》读后感(三):十死换一生,你敢吗?

《十死换一生(我战胜了抑郁症)》,是的,所以这本书在众多描写抑郁症的书当中唯二不同的便是:这是一位抑郁症被治愈后的患者所写,还有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为什么说《十死换一生》呢?因为作者希瑟·B.阿姆斯特朗的治疗过程分为十个疗程,最终治愈,获得一生。

希瑟终于去看医生后,医生大概是关之深,则责之切吧!问她为什么不尽早来治疗。

她说:

但是她的抑郁症不仅是因为家族的遗传,还有她的抑郁症是产后抑郁。你知道什么是产后抑郁吗?

女人在生产完以后,会面临身材走样的问题。说出来,只有四个字——身材走样。但是现实生活中,四个字却完全不能够用来描述这种情况,我没有经历过,但是希瑟的描述却让我产生了强大的共鸣。

她告诉自己的母亲,两个女儿在哭泣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是要去帮助的,可是,她只有两只手,她想表达的,或许也不止是她没办法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她还没有办法照顾好自己。

养狗的原因是因为狗狗可以吃掉掉在地上的食物残渣,地上的食物残渣需要狗狗来清理是因为她一没有办法好好的面对自己的身体,她不愿意洗澡,二是因为她没力气收拾地上的食物残渣。

洗澡时总避免不了看见自己的身体,可是,这真的还是她的身体吗?为什么?她不认识了呢?身体的每一寸似乎都变得肿胀起来。

如果她向别人这般描述她的焦虑,别人可能会说:

这般的描述是不是很耳熟,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语,用着安慰的语气,也以为能够安慰到别人,但是却忘记了考虑别人真正的感受,她只是生病了,她没有失智。

所以慢慢的希瑟的产后抑郁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她因为女儿患上产后抑郁,她也要因为女儿去勇敢的治疗产后抑郁,我不知道这能不能形容她为“为母则刚”?但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

于是,她鼓起勇气开始治疗。也不算开始治疗,开始作为志愿者尝试这种治疗方法,是在尝试。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患者,让患者直接进入睡眠状态,大概每星期3次,一共10个疗程。就是让脑电波活动平静下来,能否缓解抑郁的症状。说是让脑电波活动“平静”下来,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让脑电波活动“降至零”,或者“近乎脑死亡”。

她还需要签订一份免责声明。如果她在这10次濒死的过程中出现了任何意外,医院和所有跟这项研究相关的人员都不用承担责任。

所以是“十死”。

如果换作是你,你敢参加吗?

何况是患有抑郁症的她?她需要暂时先忘掉自己是抑郁症患者,参加这个,然后再想起来自己是个抑郁症患者,再接受治疗。

所以我觉得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多的是记住了希瑟·B.阿姆斯特朗,是这个患上了难治性抑郁的人一步一步克服困难的过程,这可能也更加能为患有抑郁症的人提供帮助,从身体和心理上,因为他们之间是没有一点沟壑的,他们之间的对话是真的互相理解。不会有谁带着偏见。

最后,祝你我都安好!

《十死换一生》读后感(四):置之死地而后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在与抑郁症作斗争。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隐蔽的精神疾病,在早期阶段,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意识到。当我们深陷其中时,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患有抑郁症的人感到无望、空虚,或悲伤、疲惫、易怒和不安,抑郁不仅会让你失去动力,还会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做出决定。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

这是一个急需被关注的群体。

这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

《十死换一生》一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希瑟·B·阿姆斯特朗战胜抑郁症的故事。作者是一个患有深度抑郁症的单亲母亲,与前夫分开3年多来,她竭尽全力,一面扶养两个女儿长大,一面全职工作。她有家庭抑郁症遗传史,并有着服用抗抑郁药长达12年的经历。

在过去的18个月中,希瑟忍受着抑郁症发作带来的痛苦,陷入了无法摆脱的深渊。在此期间,死亡的念头在她脑海中出现过无数次。但她担心前夫知道后会因此夺走孩子们的抚养权,拖了一年多才寻求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患者很容易敏感,对环境敏感、对他人的反应敏感、对自己的细微的变化敏感。或许他们能明白这种敏感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和心理负担,但他们就是没办法,才会显得越来越无助。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来说,活着需要鼓足十分的勇气,但想死,或许仅需要一个理由,甚至是对生活的模糊的无意义感便足以让他们选择放弃生命。很多在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这些抑郁症患者心中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为了战胜抑郁症,希瑟选择参与一项使用异丙酚麻醉来模仿电休克疗法的实验,据说这种药的副作用相对不那么强烈。

面对痛苦,希瑟不是去普通医院,而是去那种给精神错乱的人进行电击治疗的地方,这种想法曾给她带来不安。尽管如此,这却是她一年多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希望。这个治疗方案得到了她母亲的坚决支持,或许对于这位一直倾听、陪伴并感同身受扫母亲来说,这也是她作为一个抑郁病患者的母亲所能看到的最大希望。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平时抑郁症发作时、在刚开始进行治疗时,希瑟都在一直挂念着她孩子们。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们导致了她抑郁,也许是因为对于她来说,孩子就意味着一切,意味着她要坚持活下去的理由。在经历黑暗和痛苦的时候,她选择回避自己孩子,不让孩子们知晓。我相信在许多经历痛苦折磨的抑郁症患者当中,对爱人和亲人的一丝牵挂,也往往是他们能坚持不放弃自己生命的最好的理由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希瑟的母亲多年来一直在倾听着女儿的哭诉,她能很大程度的转移女儿的注意力,她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女儿心理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每当女儿感到无助的时候,她都在。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想希瑟是幸运的。所有抑郁症患者都真的很需要能有这样一位心理上的坚实后盾、堡垒和最后的依靠。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治疗,经历了“类似死亡”十次之后,最终希瑟得以战胜了抑郁,走向新的人生阶段。很多人可能觉得抑郁离自己还比较遥远,至于这种电击疗法就更陌生了。书中打开治愈抑郁症的开关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身患抑郁的人,但书中所透露出来的更多的是一个关于活下去的信念。在书中,你会对这个十分需要被关注的特殊人群多一些感同身受。

记得陈奕迅有一首歌叫《黑泽明》,也曾拯救过一些抑郁症患者。

但愿有焦虑抑郁的人都能找到打开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关,都能于黑暗之中寻到光明。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