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在雨化田等人的护送下,杨士奇便已安全抵达金陵。 雨化田将他领到朱允烨面前汇报:“殿下,杨士奇已经带到。” 放下手中的奏章,朱允烨走到了杨士奇身前道:“先生,我可盼到您了!” 杨士奇抬头望向朱允烨,见其目光诚恳专注,顿时深受感动:“臣本一介草民,承蒙殿下器重,纵使赴汤蹈火,也定效忠无悔!” 朱允烨大笑着回应:“杨先生太过谦虚了,我还指望你帮我治理这大明江山呢。” 话音未落,朱允烨已将他带到桌案旁,拿出一个折子递与他说:“看看这个统计商税的新法子有什么疑问可尽管问我。” 虽说现在的杨士奇智慧和经验不及日后成熟时期,但仍然很快理解其中内容。 一看之下,杨士奇震撼非常:原来这是设立税务院与监察院的大胆构想,完美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有效避免朝廷波动,堪称划时代的卓越国策! 读毕全文,杨士奇深感钦佩至极:“殿下真乃圣贤之人,令草民五体投地!” 随即,朱允烨说出自己的计划:“我要你前往江南等地,负责协助我在当地推行这政令,并设立相应机构分部,如何?” 听了这些话,杨士奇大吃一惊,从未料想到自己一无官职便被赋予如此重责:“殿下竟然如此看重,实为惊喜之余更有担当之义啊!” “太孙殿下如此倚重草民,草民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殿下的恩德!” 朱允烨听后,轻轻一笑,缓缓说道: “既然是这样,那就好好努力,尽心尽力去做吧。” 随后他目光坚定地望向杨士奇,语重心长地道: “你我君臣携手,共创大明盛世!” 杨士奇听到此言,连忙伏身行礼,慷慨回应: “草民必定全力以赴,助太孙开创大明的千秋盛业!” 次日早朝时,群臣注意到队伍中多了一位穿着寻常衣物的身影,气定神闲地站立其中,仿佛对在场众人不屑一顾。 众官吏心中满是疑惑,彼此私语询问此人是谁,可一番打听下来,竟无人知晓其来历。 碍于礼仪与面子,他们也不便直接出声相问,只好在一旁悄悄猜测。 而这个人,正是杨士奇。 此时此刻,杨士奇伫立等待,满怀信心地准备接受即将赋予他的重任。 随着内监的一声洪亮喊话,“太孙临朝,百官肃静!” ,议论顿时停止。 不多时,朱允烨缓步走入殿中,稳稳坐下接受百官朝拜。 礼仪过后,朱允烨开口道: “金陵新设的税务院和监察院成果斐然,诸位想必都已经知晓了吧?” 百官纷纷点头称是,对这两项新政早有耳闻。 接着朱允烨又问: “那么大家对于这些举措有何看法?”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随即齐声应道: “太孙此举实乃善政,我等深感钦佩,绝无异议!” 见群臣表态,朱允烨当即宣布目标:“既如此——” 他顿了顿,高声道: “杨士奇听旨!” “草民在!” 杨士奇立即向前几步,恭恭敬敬跪下行礼。 就在这一刻,朝堂上的许多官员才恍然明白,原来那个身穿布衣的陌生男子竟然就是杨士奇。 “寡人特命你担任江南巡查使一职,全权负责创建覆盖整个江南地区的税务院和监察院体系!” 话音刚落,殿内立即响起一片哗然之声。 立刻有官员越众而出,高声进谏道: “启禀殿下!自开国以来,大明用人皆以科举选拔为准。 这位杨士奇来历不明,如今您却贸然委以此重责,恐怕不合制度规矩啊!” 这一番话引来了更多官员的附和,有人站出来补充道: “太孙殿下,若人人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被拔擢提拔,则如何能让那些十年苦读的学子心服?此风不可助长,还请殿下再三思量为是!” 还有人紧接着说道: “确实,请殿下务必三思而后行!” 面对众多反对之声,朱允烨冷眼一扫,冷冷回击: “非常之世需非常之人担非常之事。 至于这位杨士奇,他虽暂时无显赫功名,但也决非籍籍无名之辈。 再说,他不过是尚未经历一场正式科举罢了!” 朱允烨稍作停顿,果断宣布对策: “明年春闱之际,孤会让杨士奇参加补考,若他通过考核,则表明才华匹配;若是失败,我便自行罢免其职务。” 说到这里,他目光直视杨士奇,问道: “你意下如何?” 杨士奇闻声而起,毫不迟疑地答道: “臣敢保证,明年的春闱必当高中!倘若未能及第,臣此后永不涉足仕途!” 此言既出,殿堂上的喧嚣声渐平息。 诸臣心中默想:既然时间已经不多,倒不妨拭目以待,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 于是,这场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保持沉默。 那些与江南富商暗通款曲、甚至自身便出身商贾世家的官员,心中早已满腹怨言。 他们本以为朱允烨不过是在京城闹些小动作罢了,于是任由这位太孙去折腾。 毕竟他还是个孩子,爱玩闹也不是错事。 加之他们普遍认为,整个金陵城就够这位年轻的太孙折腾一阵子了,因而对此并未太过留意。 然而此刻的情形却显露出明显的异状——这不仅仅是一个局限于京城的计划,而是意在将税务院与监察院推行至整个江南区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竟破格提拔了一名布衣为江南巡察使! 这番举措令他们难以接受,纷纷出声抵制: “太孙殿下,京城民情富足……” “然而乡村则百姓贫苦……” “倘若让富裕者统治贫穷者,岂非引祸之道?” “再说京城之商均为皇商,难道要让普天之下所有的商人皆成皇商么?” “一旦商业无利可图,致使商人难以果腹,则天下恐将陷入动荡!” 他们最后恳请:“还请殿下三思。” 朱允烨注视着眼前的反对者,深知这些人必定都与江南富商存有利害瓜葛。 为了阻止新政实施,他们竟公然挑战自己的权威。 他冷笑一声:“雨化田!” “奴婢听令!” “把收集到的证据交出来。” “遵命!”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心中隐约生出了某种不祥预感:皇太孙似要展开大动作。 如预料中一般,雨化田自袖中取出几张纸张,那纸上罗列着官员受贿的具体明细,每一条都是不可辩驳的确凿罪证。 “周立,户部侍郎,收受贿赂十五万两!” 被点名之人周立顿感双腿发软,瞬间倒于地面上,无法置信:自己精心策划隐匿之事为何会被发觉? 见此状况,其周围同僚连忙退避三尺,以免与其有所关联。 其他人闻讯则惊诧不已:十五万两,这个数字何等惊人!要知道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只要金额超出十两银子即会被处以“剥皮实草” 的刑罚;十五万两,简直足够被处罚上千次有余!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雨化田又继续念道: “冯康,江南道御史,受贿十二万两!” 伴随着这一宣告,“扑通” ,又一名臣子应声倒地,直接被吓得当场昏厥过去。 紧接着: “刘见,江南道御史,受贿十万两!” 再次有人颓然跌下。 随着更多人被揭露牵连其中,大殿上逐渐呈现出一片狼藉的景象:一个接一个的官员跪倒在地,或恐惧至极,或不知所措。 而所有这些涉案人员无一例外均来自江南地区。 面对眼前的一片混乱场景,朱允烨冷冷扫视一遍,怒斥道:“此类祸国殃民之徒,竟也妄想立足朝堂之上!” 随即发出指令:“将这些人拖下去,立即斩首示众!” 伴随他的命令,武士迅速出动,将涉案之人押送出殿。 其他文武百官目睹这一幕,不禁胆寒。 显然,这位年轻太子不仅秉承祖父朱元璋之刚强手段,且决策决绝,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从此刻开始,没人再敢轻易挑衅。 清除所有与江南富豪串通舞弊的官员后,朝局渐趋平稳,无人再对新政持意见。 杨士奇顺利启程上任江南巡察使职务,踏上旅途前赴江南履行职责。 而江南富商方面则已先一步得到朝廷将在江南新设税务院与监察院的风声消息。 众人很快聚拢到一处,悄声谋划应对朝廷的办法。 在一座豪华府邸中,坐在首席的一个人悠然自得地品茶,这是一壶难得的明前好茶。 他轻抬茶盏,轻轻送至唇边,浅啜一口,任由那微苦回甘的滋味在舌尖萦绕片刻。 半晌,他方才睁开眼睛,舒展眉头:“果然是一杯好茶。” 堂内其他人却不像他这般悠哉。 每个人脸上满是焦急,坐立不安,似火上蚂蚁一般躁动,却又不敢贸然言语,只能不时扭动身子,显出心中的烦乱。 这个饮茶之人不是旁人,正是一手掌控江南贸易的钱进。 钱家的生意遍布整个江南地区,作为商会的领袖,钱进自然高居头位。 看着众人的焦躁不安,他心中暗自发笑:如此气量狭窄之辈,如何与朝廷相争?不过,与其自己亲自出马,不如利用这群人为己铺路。 “诸位今日怎如此慌张?” 钱进故作不知地问道,“莫非魂不守舍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