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读后感100字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64

《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读后感100字

《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是一本由85.00元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读后感(一):读后随笔

这个画风真的好好看好放松啊真好5555 不过对于主角我刚开始是挺不认同的,轻飘飘地说出每天要打多少只鸟,要带多少只鸟回去研究,实在太残忍。但是后来想到人类认识世界本来就不会是一个仁慈的过程,我们不在乎除了自己之外的生物受到伤害,我们在乎自己的理想,在乎探索美洲的所有鸟类,人类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其实每种生物都是这样。自然赋予了我们这种法则,自然本身也是残酷的。又开始反省自己的想法是否太局限于象牙塔中的认知,such as阳光、草地、鲜花、世界是美好的、真善美是应该的、黑暗森林法则在现在的时代离我们并不近etc,却忘记了海啸、地震、灵魂丑陋的人类互相残杀。 世界是这两者的混合体,就像奥杜邦他猎杀鸟类,但是他又是一个环保主义先驱,他猎杀鸟类是为了我们能更了解鸟类从而更了解自然,是人类的进步,但是对于那些死去的鸟类来说这是飞来横祸。我又想到《美丽黑暗》,奥杜邦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天真和残忍共存的人,追随羽翼的伟大纯粹梦想同时,又成为了无情的鸟类刽子手。而正因为这些特质交融在同一个人身上,他才显得如此迷人。

《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读后感(二):伟大而充满了爱的观鸟先驱奥杜邦先生

伟大而充满了爱的观鸟先驱奥杜邦先生

文艺复兴以前,神的画像都是僵硬的、虚假的,就像在电线杆子上捏泥巴雕塑出来的东西。文艺复兴运动使绘画上的形象如真人一样活了过来,他们柔软、弯曲、拥有了生动的表情,当然也有了他们在做的事情和正爆发的情绪。

本书的主人公奥杜邦作为一个鸟类研究的先驱者,简直就是为鸟类做了一件类似于文艺复兴的伟大的改革。

在他为观鸟和记录奉献终生之前,对人类来说,鸟类和其他的动物、山石、草木一样,简直都是死的,都是毫无灵魂、没有行为地被记录在纸上,印刷在书本上。奥杜邦的鸟类绘画记录则彻底颠覆了这个观念。

这本书用漫画的形式展现了奥杜邦先生的一生。他是如何排除万难、置自身安全于不顾地观察和记录鸟类的形象、种类和行为,又是如何力排众议地在当时的科研和出版界为鸟类正名,使自己的著作得以出版和流传,得以造福后世无数的研究者。

读完书就会发现:意识到鸟的鲜活、记录鸟的生动神态、为鸟类研究奉献的来源都是奥杜邦先生对鸟类的热爱。这份爱使他产生了冲破固有观念的宽容和勇气,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毅力和行动力。

作为业余爱好研究鸟的爱好者,这本书很有价值。除了了解早期研究者观鸟的方式和经历之外,更有某种朝圣之意,也很能和早期的先驱产生对于鸟类的爱的共鸣。除此之外,由于书中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我认为也很适合青少年来阅读,有很强的科普和引导意义。

《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读后感(三):一个偏执傲慢的鸟类尸体收集者

鸟类爱好者预警:这是一本会让你边读边生气的书(好在本书并没有美化任何人,只有平实的描绘)。因为奥杜邦这位“鸟类学先驱”并非一位鸟类爱好者,也并非如书后的奥杜邦生平中定义的“大自然的狂热爱好者”。这是一个为了完成自己的美洲鸟类图鉴而疯狂猎杀鸟类的人类,他对大自然的狂热仅在于猎奇、收集、索取和破坏,没有爱和敬畏,称其为有着强烈收集癖的狂热的大自然的猎人更为确切。为了”观察“,动辄杀死上百只鸟似乎对他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

奥杜邦身上有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者特有傲慢的偏执,这让他可以无惧大自然的威严,可以坦然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丛林里的各种猛兽。在他的眼里,动物只有两种属性:美丽的和美味的。当然,作为今天的读者,没有必要用今天的眼光和对待自然的态度去和两百多年前的人较真,毕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概念也只是上世纪初和上世纪60年代才形成的。奥杜邦所持有的不过是其所处时代的主流观念。

但是奥杜邦的这种偏执与傲慢不仅让不少他热衷”观察“的鸟类送了命,也让他在面对家人和理念不同的同行时显得格外薄情和冷酷。他将近30年的时间都投入了观察、收集北美大陆的鸟类和出版《美洲鸟类》一书,远离家人,近乎是抛妻弃子。对此,奥杜邦似乎没有一丝不舍与愧疚,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追逐梦想是他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从其一生从未放弃和同为鸟类画家的亚历山大·威尔逊较劲看来,他的这种坚持和执着有多少是出于他本人宣称的为了科学,有多少又是出于嫉妒呢?另外,书中对奥杜邦对印第安人和逃跑黑奴的态度也非常耐人寻味。

另,本书的两位著者,Fabien Grolleau和Jérémie Royer,还合作有一本关于达尔文的画册。期待引进出版。

HMS Beagle, Aux origines de Darwin

《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读后感(四):听,猫头鹰在笑

图像小说好不好看,故事和画风缺一不可,《追随羽翼的人》都在我的点上,一下午看完,5星。真的很喜欢《羽翼》的画风,铅笔+水彩,铅笔排线毛茸茸,色彩沉稳凝重,天空、海浪、河流、云朵,遮天蔽日的鸟群,小细节和大场景都照顾到,画面引人入胜。21.5 厘米X28.5厘米大16开的版本,排版不乱不跳,单页呈现一幅画面的时候可称豪华,老埃及无花果树全景、密西西比河俯瞰,新奥尔良俯瞰,密苏里河俯瞰,有点震撼。这是不是个软文?不,这是个硬广!对我来说,5月最好看的书应该是《羽翼》了。

《羽翼》的故事讲的是鸟类学先驱奥杜邦,一个充满争议的人,1785年生于海地,1851年死于纽约,横向比较的话,大概生活在乾隆朝晚期到道光朝的结束,奥杜邦绝对是个特立独行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按我们这边的朝代时间来算,他就显得更离谱了,我们国从来没有这样热衷冒险的疯魔。奥杜邦给自己取了很多名字,拥有众多ID,青年时代失信破产,终身酷爱追踪鸟类,誓把美洲大陆的鸟类都画影图形,一边画一边糟蹋,爱鸟还是嗜血?奥杜邦的原话是——“我习惯于说,如果我一天猎杀少于100只鸟,那是因为这种鸟太稀少……” 书后注释里说,在19世纪,旅鸽曾有几十亿只,这种大规模的旅鸽迁徙造成了巨大损失。密集的狩猎,尤其是大片美洲森林的消失造成了这种鸟的灭绝,最后一只于1914年死于囚笼中……

《羽翼》的故事好看,奥杜邦分明就是个鸟人,很喜欢他发烧快烧死了那一段,印第安人撑着独木舟送奥杜邦渡过忘川,“仇家”威尔逊披着鸟衣等着他,他爸爸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把生命浪费在这些无聊的事上呢?” 奥杜邦的爸爸不知道——1838年奥杜邦的《美洲鸟类》首印200本,现在完整无缺的书籍只有4本存世,拍卖价格是好几百万欧。

最早是在《探险家的笔记本》里看到奥杜邦的,《探险家的笔记本》算是一个索引,介绍了19-20世纪几十位各国探险家的生平和笔记本,前照相机时代的笔记本哦。奥杜邦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罗尔德·阿蒙森,后面有南森,沙克尔顿一长串闪闪发光的人物,还有女探险家介绍,非常好看,可以和《羽翼》共同服用。

探险家的笔记本

8.8

[英] 休·刘易斯-琼斯 [英]卡丽·赫伯特 / 2018 / 中国画报出版社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