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坏女人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57

别人眼中的坏女人

那年大学毕业后,郭军再也没有见过她,也许她真的去了远方,只是她或笑或闹的样子还会出现在眼前。

那是大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她作为班委,给班里的同学分发报名表。郭军一直盯着着她干练的从第一排逐个分发到郭军身边。

“你是郭军么?”她看了一眼手里的表问。

郭军立刻把眼神移开,低着头说:“是”。

“气死人了,我喊你就是不应,都像你一样,我得发到什么时候去”她说完气愤的转身离开了。

郭军慌忙把表挪到面前,把头低得更低,假装认真签写,掩饰自己着火般滚烫的脸颊,心里如打翻五味瓶般翻江倒海,各种滋味都有。

见惯了女生羸弱和娇羞,她反常的率真和直爽却让郭军记忆尤为深刻,郭军记住了她的名字:梁艳。

这么多年过去了,郭军都不知道自己是喜欢她,还是对她另类举动好奇。也许就像李敖诗歌一样,“我的爱情,只敢在人群中那个偷偷的瞄你一眼”。

老师把她的安排到郭军的前面,郭军要看到黑板必须越过她,而她的背影确如一副美丽的画卷,清纯唯美。两年下来,郭军不知道郭军看黑板多,还是看她快乐。

有一次下晚自习后,郭军和几个同学走在一起,他们正聊起了班里的新闻,很多是关于她的,毕竟她在班里长相是比较出众的。

“梁艳又和大三的恋爱了”。

“那算什么,人家去年就和一个混混同居过,那个院子郭军还去过”。

“那天晚上河边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她一起好几个男的呢”。

他们一个个攀比着讲述梁艳的新闻,走在一边的郭军听着却戳心的痛,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时候。

郭军一把抓住一个同学的领子问到,“你看见了?”那同学意外而惊恐的看着郭军,郭军又大声的吼到:“都是同学,再别给我造谣了”。

不是同学造谣,梁艳的事都是真的。都说女生喜欢的第一个男人,不是痞子就是流氓,梁艳几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的这句话。她读大一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个社会上的小混混,整天跟着人家到处闲逛,而且还同居生活半年,学校都不怎么去了,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期末考试竟然垫底。

她还喜欢篮球,每个NBA球星的水平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她都能如数家珍的将给你听。记得当时最紧张有趣的就是收到NBA报的时候,男生女生争相阅览,抓破手或者踩伤的大有人在,场面甚是悲壮。但是其中有一个人却总能稳住中军帐,每次都能探囊取物,第一个拿到阅读,她就是梁艳,在班里素有篮球娘子的尊称。

郭军们所在的班级老师抓的特别紧,即便大家喜欢篮球,也只能通过报纸了解一下。而梁艳却付诸行动,即便翘课也要在烈日下,观看学校男生每天的篮球比赛,为此她还喜欢上了一个长相酷似NBA球星的男孩,当着所有人的面双双出现在校园,这更奠定了她在学校篮球界的地位。

当时班里有一个男孩,长相帅气,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说话办事却文文弱弱,大概就是所说的手无缚鸡之力。记得那时一个晚自习时间,梁艳几乎迟到了半个多小时才来的,她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几乎惊艳了所有人,因为她那天特意换了一个发型,也就是额前的刘海修剪齐整,而且还拉直些,不过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确实可人。那个男孩就不时的去找梁艳请教问题,之后还坐在一起。果不其然,两个人恋爱了。

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不久,在班里号称大哥的一个男孩,带话来说,如果他还敢和梁艳在一起,就不要怪人家不客气了。那个男孩没有再和梁艳在一起,大家开玩笑问及时,他却说:“梁艳不是什么好东西”。

毕业在即,为了找份好工作,郭军在校外报了计算机二级培训班,心想现在前排没有拉扯自己眼神的梁艳,一定可以按时拿到证,可是开学的第一天,点名的时候郭军又听见了她的名字。回头看时,她正甜甜的朝郭军微笑,原来她也来学计算机了,而且和郭军在同一个班。

大概开学一个多月的时间,以前那个班里的同学来找郭军,说和郭军一起去找学校篮球队的一个同学,约到周末打篮球。郭军就和他一起去了。当郭军们走进他们租住的宿舍时,郭军们不仅看到那个同学,还看到了梁艳,原来他们在一起同居生活。

梁艳见到郭军们很高兴,她没有一点尴尬,或者是难堪。如一个成熟持家的女人,忙前忙后的准备晚饭,郭军们执意要走时,她追到门口,非让郭军们吃了饭再走。

也许她已经习惯了别人异样的眼光,抑或是郭军见多了她身前身后的故事,也想去读她别人眼里龌龊,而自己又很率真纯情的生活。

三毛《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还听了她现存原声录音里哭泣的过往,郭军一字一句的读完听完了,难以抑制的凄楚感,竟比《丁庄梦》还要胜之。

郭军脑子里那些悲情人物的原型,原来是一只埋在心里的梁艳。一个敢于活成真正自己,和所有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无忌世俗束缚,直面唾骂非议的女孩。

十二年了,之于她,郭军愿像罗大佑之于三毛,祈祷她勇敢的作追梦人,和自己的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两个人依偎着坐在红色的沙丘上,“你话江南,我画当下”。

作者简介:

王彦,从事宣传工作,一个文学爱好者,在生活的碰撞中,喜好用文字记录过往和当下。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