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独占行为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67

《幼儿独占行为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在幼儿园,孩子的独占行为特别常见。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可能分享意识不够强烈,喜欢独占一种玩具。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分享亦是一种对社会,对他人的利他行为,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独占是分享的对立面,即不愿与他人分享。幼儿为什么会有独占行为呢?

首先孩子缺少物品归属概念,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物品归属概念可能会产生辨识困难。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还有就是过分强调幼儿的个人所属权,幼儿到了四岁左右,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但这种所有权概念是不完善的,只能从自己出发。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东西只能自己用,自己的玩具只能自己玩,别人碰都不能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溺爱助长幼儿的独占行为。如果平时生活中,家里的长辈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不但无法形成和别人分享的意识,反而独占的意识会愈来愈强。

如何应对幼儿当下独占行为呢?当幼儿发生独占行为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冲突,防止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攻击性行为。其次要暂缓教育,教师不能过于严厉地批评独占行为的幼儿,更不能强行让其进行分享,因为分享需要出于自愿。如果幼儿被迫分享,那分享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是消极不愉快的,这样会让他更不愿意分享。

想要解决幼儿的独占行为,还需要从长远发展着手。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完善物品归属和所有权的概念,这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其次,可以通过体验,帮助幼儿告知分享的快乐。四五岁的孩子并不知道独占行为是不好的,所有的道德意识都是从成人对其行为的反馈中形成的。所以,要改善幼儿的独占行为,成人可以通过让幼儿品尝后果的方式来进行。再次,不要溺爱孩子,要及时制止幼儿不当行为,同时以身作则。当孩子发生独占行为时,可以让孩子设身处地去体验别人的感受,有机会去理解别人,培养分享意识。对于孩子。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绘本故事或者儿歌来教育幼儿不独占,要分享。

幼儿独占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及时引导教育,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