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经典读后感有感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52

《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法]安德烈·莫洛亚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1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著名翻译家傅雷倾情推荐,改变无数读者命运的“智慧之书”

在读《傅雷家书》时才知,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为处于热恋中的儿子推荐过一本书,这本书便是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的不朽名著,《人生五大问题》。

安德烈·莫洛亚原名爱弥尔·黑尔佐,是一位生活在法国的犹太后裔,他17岁便考取了哲学学士学位,在一战时担任翻译联络官。其时,他根据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撰写了《布朗勃尔上校的沉默》一书,不仅因此书一炮而红,更是由此登上文坛,成为20世纪法国文坛的重量级人物。

安德烈·莫洛亚的主要创作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传记创作方面,诸如《雪莱传》、《拜伦传》等作品,至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撰写了《英国史》、《美国史》等多部历史作品。《人生五大问题》是安德烈·莫洛亚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他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为后辈人送上的“人生指南”,更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智慧之书”。

在这部作品中,安德烈·莫洛亚从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他对于这些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以及解答。

纵观人这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不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之骄子”,还是温饱难有保障的底层人士,终归逃不开书中所讲的五大问题。这五大问题,虽然是横亘在每个人人生中的“大山”,但它们也是帮助我们磨砺心性、培植智慧的“道场”。

但关键在于,如果没有一个智者为我们指路,那么问题就始终是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我们活得浑浑噩噩,毫无智慧;如果我们有幸得到智者的指点,那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我们的智慧因此得到提升,心怀也因此得以扩展。

很显然,安德烈·莫洛亚就是为我们指点迷津的智者。作为一名小说家,他对社会百态有着深刻的洞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这就使得《人生五大问题》一书具备了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并且既凸显了理论性,又展现出实用性,也正因此,它得以成为流传数十年的经典著作。

而且,安德烈·莫洛亚的文字独有一种幽默风趣的属性。他明明讨论的是那般沉重的话题,可是却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安德烈·莫洛亚认为,人的价值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人们经由婚姻,缔结为一个家庭,而无数个家庭则共同构成了社会,因此说,处理好社会关系,是人们这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人生中的五大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关系的问题。比如说,婚姻和家庭的问题,涉及到的是我们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友谊和幸福的问题,涉及到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而生命和死亡的问题,则关乎我们与自身的关系。

安德烈·莫洛亚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夫妇双方履行义务,共同经营家庭,维持家庭稳定;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互相扶助,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付出,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劳动而获得酬劳。因了人们的辛劳,社会才能够有序有效地运转,每个人的价值,就通过各自的劳动成果凸现出来。

为了能够帮助读者更加轻松地理解这人生五大问题,安德烈·莫洛亚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又引述了很多名言警句以及历史掌故。这更为本书内容增色不少。一方面,我们从书中了解到那些历史文化名人,在面对人生五大问题时所做出的考量;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类掌故得以窥见以往的社会风味。想来中国知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在翻译该书过程中,必然也是备受启发,不然,他也不会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一再提及此书。

对于生活在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来说,《人生五大问题》帮助我们认清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帮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虽然书中的部分观点可能不再适合当前社会了,不过,安德烈·莫洛亚的诸多思想还是颇具启发的。在读完本书之后,我们得以更为深刻地了解人生,但要逐步解决人生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以积极的心态,去直面这些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人生五大问题”——我的答案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忍不住问:人生五大问题?人生每天都在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一本书岂能说的清呢!当时邵老师坐旁边说:面对人类共同的疑惑,还是有一般规律可寻的。顿时开朗,也许读这本书,能让我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上,寻得一般规律,少走一些弯路叭! “人生五大问题”,作者从“如何选择爱情与婚姻”、“如何让孩子幸福成长”、“如果赢得真正的友谊”、“政治经济如果影响生活”、“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五个方面论述。虽然有些观点我可能并不太认同,毕竟与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等。但作者关于友谊、幸福的价值追求,也是我的价值观。傅雷先生将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的思想流淌翻译成汉字,我通过文字的阅读,与一位大师有了思想的碰撞,虽然这种碰撞不是双向的,但正如作者从司汤达、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一样,书籍的阅读也总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爱情和婚姻,庞大固埃与巴汝奇的对话好笑又真实。结婚吗?谁人可终生托付?不结婚,一个人好像有点孤独。“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得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与自我灵魂相契合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是在不断磨合,不断理解和宽恕中学会相互欣赏,在一起经历,一起进步中理解对方。而像唐璜和拜伦追寻的理想的典型,是神话的想象而不是人生的伴侣。“沉浸在爱情中的人,是在相互信赖的而且毫无保留的平等中生活着的”。明知两性之间有差异,人性中有自私,却还是在理解差异与克服自私中追求对方,爱就是在这种真诚有礼中博大了。 关于孩子和家庭,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可能还处在游离家庭的阶段。不是叛逆的逃离,因为知道无法割舍。但却因求学等各种因素,每年在家待的时间并不长。家庭确实是一个温暖与烦恼并存的地方,我们肩负着责任,同样接受着教育。作者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以身作则远比说教有效的多。 关于真正的友谊,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友谊绝不是利用和索取,而是由衷的感恩”。这与作者“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厉害观念”的观点不谋而合。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之付出,因为觉得他们值得。但友谊有时候也充满不确定,可能一开始很好的朋友最后会分道扬镳。我们不能否认曾经的友谊,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分歧。至于男女之友谊是否可能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属于作者划分纯粹友谊的任何一类,不是弱者雏形的爱,不是过了恋爱的年龄,更不是过去的恋人。但就是朋友,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可以关心付出,但无关爱情。 关于政治经济如何影响生活。想起陈独秀先生曾说二十年不谈政治。可最后证明是不可能的。我们生活在大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犹如鱼游曳于水,无法抽离。作者谈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经济统治下的物欲横飞,制度腐化。自由与集权的更替,历史的循环往复。而我们在追寻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也充满着各种不可忽视的矛盾,保持政治经济的敏感度,开拓自己的视野,将个人命运汇入国家命运,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 最后,关于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幸福是自我满足,而非自我愚弄。是辛勤劳动后的获得感,而不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幸福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更需要自我内心的修炼。没人能无时无刻都在幸福,我们在不幸时满怀希望,在幸福时保持谦逊,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幸福。

关于“人生五大问题”,作者作出了他的回答,我亦给出了我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在阅读过程中,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也有些更坚定了我的看法。但还有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知道和做到的问题。我们多的是知道,少的是做到。我们知道拖延会耽误事情,可总是难以克服惰性,我们知道友谊需要维系,可难以忍住脾气,我们知道爱情需要勇气,可总是避免靠近。知道和做到总难以相统一,人生就多了些许遗憾,少了些圆满,幸福的道路也多了些崎岖。在遗憾中学会珍惜,欣赏月缺的美丽。人生还长,慢慢成长!

《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在人生的长河中,幸福是什么?听听智者怎么说......

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绕不开的一些人生的阶段性问题: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等。尤其是我们有生之年所要面对的婚姻,家庭,友谊幸福等这些在我们身边的琐碎点滴。

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那些伟大的智者也曾遇到过。法国作家莫洛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洛亚与茨威格齐名,受戴高乐总统亲自表彰,并入选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成为“四十个不朽者”之一。

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将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人生的五大问题》是他的传世之作,堪称一部人生指南式的经典心灵读物。

全书透彻解读如何成就美满的爱情与婚姻,如何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长大,如何赢得真正的朋友,商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他甚至还还提供了一些消除“不幸福”方法,比如,去旅行,让大自然“把我们和社会之间所有的关联割断一下”;去听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中渐归平静;以及进行“幸福的练习”,忘掉深长的沉思而专注于行动。

那么我们翻开本书,在书中寻找想要的答案吧!

对我们而言每个人问题可能不尽相同,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放下不必要的烦恼,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莫洛亚说:爱情只产生快乐,婚姻则产生人生。

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个人都应尊重对方的趣味和爱好,以为两个人可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是最荒唐的念头。

婚姻绝非如罗曼蒂克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建筑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条件不独要有肉体上的吸引力,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

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爱情、友谊、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合,惟有这样,方为真正的婚姻。

现代更有这样一种说法:女儿是家里的招商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简单说“招商”是吸引投资(收钱),“建设”是花钱;再有就是女儿抚养成本低,出嫁时会收到彩礼,男孩子抚养成本高,后续结婚要支出彩礼且买房买车。足以见女儿跟家人的关系还是更亲密一些。

作者认为,母子这两个人构成的“社会”是在人生中最美满的集团之一。而母女之间,有时能结成永久的友谊,自古就有,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龙应台有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免要与周围的一切产生关系。其中父母家庭主要占据了我们的童年,然后就是自己的家庭,中间我们会有朋友伴侣同事等等,最后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长大犹如我们一样,也会有自己的人生关系。

在友谊方面书中说,如果人生中能得一灵魂相契的挚友,可能用soulmate这个词更能说明,即使等待二十年也已属幸运之事了。事实也确实如此,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早就告诉我们知音难觅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只能是泛泛之交,具有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而不可奢求灵魂的契合。

凡是乐观主义者,虽然经过失败与忧患,而自始至终抱着信赖人生的而态度,这种态度可以不仅治愈自己的一生甚至可以影响身边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由一个温良的母亲教养起来的。反之,一个自私的母亲会造就一个悲观主义,她成了孩子最可悲的领导者。

家庭中我们作为父母要树立榜样,这一条永远都不过时。

在书中作者认为凡是那些在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要表示反抗的男人和女人,往往在幼年时看到极端的矛盾,即父母们一面告诫他不要做某种事,一面他们自己做这种事,就比如玩手机。

莫洛亚说:“任何事情,只要与我们的个人愿望相一致,似乎就是可信的,如果不一致则会让我们大为火光。”

说到如何幸福,那么我们为什么又会感到不幸?知道这一点我们仿佛就会找到一些关于幸福的契机。

首先就是我们的疾病和贫困,其次是失败。然后,对于自己开始做出种种的幻想,对于无可挽救的过去的追悔,以及对渺茫不测的前途的恐惧。这些都足以剥夺我们的幸福感。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幸福。作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幸福的练习”四个秘诀来帮助自己达到或接近幸福:

要知道,幸福最终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的心态和努力都决定着我们的是否幸福。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我想会是迎接幸福最好的姿态。

《人生五大问题(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活着,就要搞清楚的五个问题

朋友圈里看到同学晓玉一条说说:“有的人是生活,而我只是活着”。

晓玉是我的初中同学,初二时晓玉的父亲出轨,和她的母亲离了婚,原本成绩很好的晓玉不得不退学照顾残疾的母亲和打零工维持弟弟继续上学。

等我大学毕业后,晓玉已经和村里的一位木讷的男孩子结了婚,次年便生了下一个孩子。等弟弟高中毕业,晓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晓玉的弟弟没有考上大学,在老家又面临着结婚,好不容易等弟弟长大,晓玉却要面对新的大笔开支。

我深深的理解晓玉的心情,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却依然走不出生活的泥沼,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她全部的力气。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面对成长,婚姻、孩子、友谊、生活和幸福的问题。有的人真的是幸福吗?是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是实现了你内心的价值。

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安德烈•莫洛亚在49岁盛名之后写就的《人生五大问题》,安德烈•莫洛亚对法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65年国庆由戴高乐总统颁令授予荣誉团一等勋章。他在《人生的五大问题》这本书中对人生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都给出了对应的解法。

这本书的中文版由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一经出版就影响了无数人和他们的人生。

一、如何选择爱情与婚姻

拜伦说,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

这或许是现在很多男人的真实写照,既不想结婚长期和某人生活,又不能过纯粹的独身日子。环境的宽容让他们不停的恋爱,直到有一天累了,才选择一种稳定的状态。

在婚姻的变迁史上,盲婚哑嫁未免不幸,自由结合,离婚者众多。婚姻不完全是罗曼蒂克,而是建筑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除了男女双发的相互吸引,还需要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以及容忍。

爱情的本身既有互补的成分,婚姻中,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趣味和爱好,这样的日子才能长久。法国一位名作家曾经说过,“尽有完满的婚姻,绝无美妙的婚姻”一语道破天机。理解婚姻的本质,才有幸福的可能。

二、如何让孩子幸福成长

家庭和港湾等同,寓意休憩、温暖。网上说,即便再幸福的家庭,也有过一千次想出走的冲动。

作者分享自己对家庭的定义:家庭有一种力量,可以把自然的本能当坐一种社会结合的凭借。

对于孩子来讲,家庭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母亲犹如神灵般存在,无所不能。一个文良的母亲可以造就一个乐观的孩子,而一个易怒的母亲则会养成一个悲观的孩子。

让孩子幸福成长的秘诀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在任何阶段都对孩子以同等的尊重,每一个孩子在家庭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情操,都会在进入社会以后体现出来。孩子就是父母真实的映照。

三、如何赢得真正的友谊

作者认为,婚姻和家庭,是成为一切文明社会的基本元素。友谊有必须和可贵之处,是因为,在家庭和爱情中,是不允许我们的思想与情操全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个契合自己的朋友,朋友间的感情称之为友谊。

友谊比爱情淡,友谊是我们找到了那个和自己灵魂与性格的想投之人。他远胜于至亲。

作者分享了两点关于友谊长久的要点:相互没有利害关系,并且能互相尊重。

深以为然。

友谊是没有算计的,是自然发生的。友谊是在家庭之外和人发生密切联系的关系,它可以让家庭和谐又稳定。

四、政治经济如何影响生活

作者认为,相对于家庭比较,经济是动荡不安的,经济不会持续稳定,它随着社会进程的演变和制度的更新迭代会产生很大的波澜。

历史的推演,如同一个失眠的人,睡眠的姿势左右相交,看似变换,无非是重叠更替,创新甚少。

黑格尔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有那些相反制度递的胜利造成的。

他们对生活的影响呈反复之势,经济冲突一直都会在,这冲突中相对的稳定,就是生活。

五、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真正幸福的定义:相信它是与爱、与创造的喜悦,换言之,与自我遗忘混合的。

也有人说,幸福是人们希望永久不变的一种境界。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人们有时候感到的幸福,就是一种自我心中的美好。这种美好的平衡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和心灵的变化而打破,我们,则在下一次寻找这种美好中贡献奋斗、牺牲和憧憬。

伦敦《泰晤士报》有关幸福给出了一个答案:你要求罢,人家会给你;寻找罢,你会获得;叩门吧,人家必有所获。因为无论何人,要求必有所得,寻找必有所获,而人家在你叩门时比开启。

幸福,是一种回应。

虽然以上五个问题比较哲理,但是也从某个角度告诉我们人生需要自我救赎。就像我的同学晓玉,她可以不为可家庭而牺牲自己,可以在生活之余为自己留一丝空间,可以寻求更好的活着。

当然,囿于生活的人,是看不见生活之外的天地,而活着, 不仅仅是无底线的付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为自己的活着负责。你的认知就是你的世界。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文果奇书网